31省会城市出租车现状:21城万人拥有量不达标
CFP
“终于再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拉活了,特别是去火车站和机场的时候。”在北京开了一年多的网络专车司机张师傅在听到交通部宣布承认网约车合法时兴奋地按了喇叭。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以前政策不明确,总是担心被罚款,现在终于“名正言顺”了。
这得益于备受社会关注的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政策正式公布。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等国务院七部门联合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两份文件是一个进步,它承认了专车合法性,并将其纳入出租车体系管理,有助于推动出租车行业改革,构建健康有序的交通运输体系。”一直呼吁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然而这个步子还不够,改革步伐应该更大一些。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是次要的,应逐渐转变为服务型的企业;而重点在于司机和乘客的利益。”
在乘客、驾驶员、出租车公司、网络打车平台和交通主管部门中,乘客和驾驶员往往是弱势群体。那这次能解决多年以来城市居民的“出行难”“打车难”等难题吗?被传统出租车司机普遍吐槽的“份子钱”管理模式还能继续下去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郑州等31个省会城市的出租车现状,包括出租车数量、常住人口、万人拥有量、份子钱、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等情况,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原因和答案。
万人拥有量:
仅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达标,石家庄最低且17年未增一辆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各种问题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有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打车难的问题,行业服务质量不高,老百姓出行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在一些城市,10多年出租汽车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老百姓个性化出行没有得到满足。
1995年由住建部主导出台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曾对城市出租车数量有一个指导性标准——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按此换算,大城市万人拥有量不宜少于20辆;小城市万人拥有量不宜少于5辆。
根据记者梳理统计的31个省会城市出租车万人拥有量来看,仅有乌鲁木齐、拉萨、北京等10个城市符合指导标准,占比32.26%。南宁、福州、石家庄三个省会城市万人拥有量更低于10,分别为9.62、8.59、6.27。
这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城市出现“出行难”“打车难”等的答案。曾有媒体人调查称,一辆出租车利用率相当于8辆私家车和公务车,如果增加出租车数量,将有效减少私家车和公务车的出行,减缓交通拥堵。增加出租车数量来应对打车难,成为国内不少城市近几年共同的选择。西安市在2011年一次性投放1053辆出租车,合肥市2013年宣布增加1000辆新能源出租车,南京市也在青奥会前后增加3300辆。
然而,很多城市出租车增加数量和需求并不匹配。例如,河北媒体曾在2013年1月报道,石家庄市从1998年以来14年未增加1辆出租车,当地运管处没有正面回应,称“石家庄和全国都一样吧”。3年多过去了,这种状况似乎依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致电石家庄市运输管理处出租科,未得到确切数量回应。在石家庄市政府官网一篇发布日期为2015年5月11日的《石市创森宣传工作全面展开》文章上显示,当地仍然只有6710辆出租车。如果从1998年算起,至2015年,也至少有17年未增加一辆出租车。
也有的城市出租车数量在减少。以上海为例,截至2013年,全市运营出租车为5.06万辆。然而2015年上海市统计公报显示,至年末,该市运营出租车4.89万辆。比此前减少了1700辆。一位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人士曾对媒体表示,与10多年前相比,出租车司机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早已失去吸引力,再加上工作辛苦,上海年轻人都不愿去开出租。
为何一些城市10多年出租汽车规模没有增加?曹志伟委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交通管理部门往往会照顾出租车公司利益,为减少出租车空载率,而对出租车进行数量管控,并且交通管理部门往往是单纯地以城市静态的人口规模为基准配置出租车数量,而没有充分考虑城市人口结构、经济与消费水平、流动人口组成等因素,因此出租车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