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切勿轻慢广大市民诉求
武汉城市改造中的地铁建设步步推进。继多条交通要道封路后,日前又开启了中山大道武胜路至江汉路段长达两年的封闭施工。如此中心闹市区里的大兴土木,大动干戈,对城市交通和公共生活的影响自不待言。但我见接受媒体采访的市民,面对话筒大多表示的是“理解、体谅政府”,是“克服暂时的困难,从长计议”,令人感佩其“识大体、顾大局”的情怀。当然,我也不能排除其中尚有持别样表达的受访者,他们或不解、或抱怨、或焦虑;我甚至以为,让他们也有出镜的机会,使表达更多元,反映的情况可能会更加真实。
城市总会随时代而改变。有如城市学家所言,人类文明的每一轮更新换代,都密切联系着城市作为文明转化器和载体的兴衰历史。换言之,一代代新的文明必然产生于自己的城市中。以地铁为例,作为工业文明及其向生态文明转化过程所产生的器物之一,迟早会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而作为特大城市的武汉,则更被证明了及早、及速建设地铁的必要性。
城市发展瓶颈要突破,市民生活质量要提高,决策者要审时度势遵循时代呼声,开发商也有自身的获利考量,凡此种种,构成了包括地铁建设在内的城市改造的强大动机,相关行为也连带获取了坚实的正当性。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举市的动员开始了,艰难的拆迁开始了,必要的封路开始了,施工项目也一个个日以继夜地在进行。
人人清楚,未来目标的实现要以眼下的付出为代价。最复杂的拆迁不说。以人们最可感知的出行为例,交通要道一条一条地被先后封堵施工,自驾要绕道走,路程远了燃油费用加大不说,路途拥堵,更增添了驾车违规受罚的风险;以公交代步者则面临车站迁移、行程增加、有时甚至不得不以步当车的不便;当然,路边的经营者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如江汉路段那寸土寸金之地,一夜之间由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那种落差,只有设身处地才可体察。
客观地说,相对握有公权力的政府,广大市民算是弱势的一方。而从另外的角度看,他们又是最大的权利主体。我目睹在当前声势浩大的城市改造中,他们整体上是通情达理的,是善解人意的,更是积极配合的;同时我也相信,在其私人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下,他们会有许多具体的诉求。如果信息渠道畅通,这些诉求会抵达政府的相关部门,否则,也会即时淹没无人所知。有些诉求或有合理之处,但在巨大的城市改造浪潮中,只是小小浪花一朵,权力部门无意间的轻慢,大面上似也过得去;至于那些不甚正当的要求,自然更如风吹过耳。
我见过电视问政上,市交管局长被媒体、嘉宾严苛质询的场景,城市改造的大背景下,他也委实不易,不免心生同情。但转念之,如是严苛对于庞大的权利主体林林总总的诉求而言,又算得了什么。为政者或要永远清楚,不管遇上怎样的难题,都不可以行为“正当性”的名头而轻慢市民的呼声。比如眼下的地铁建设,大举推进与小心谨慎、瞻前顾后其实并不矛盾。这关乎行政理念。而权力部门与权利主体间的“换位思考”,则是另一回事。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梅明蕾)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