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迁徙族” 有房只能周末住
城市里的“迁徙族” 有房只能周末住
和肖池一样甘当租客的还有尹丽洁一家,只是她过的是“迁徙生活”。
尹丽洁一家在哈市东直路上有一套使用面积八十多平方米的住房。为了让儿子上名校,两年前,她和朋友在花园小学学区合资买了一套使用面积2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然后以“超低价假买卖”的方式,让两个相差一岁的孩子分别入了学。原本这样做,两家人的如意算盘是,既能让孩子上名校,又能少拿一部分钱买房。可是入学一年后尹丽洁发现,每天接送孩子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不但路远耗时还经常堵车。为此,儿子每天上学要比其他就近居住的同学早起40多分钟。于是,她和丈夫一商量,去年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间使用面积30平米的“学租房”。
自那以后,尹丽洁一家便过起了“5+2式”的生活,每周日的晚上回“学租房”蜗居,周五孩子放学再回到自己原来的大房子里过周末。可是,这种生活他们并不开心。“最大的弊端就是开销大和不方便。”尹丽洁说,家长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抬高’了房价也抬高了租价,一套学区内不足30平方米的房屋,售价至少要40多万,租金则在1500元以上。“我儿子所在的校区,房价更高。”为了节省两边居住的开支,夫妻俩选择了小面积的学租房,可这样的房子空间小,做什么都相互干扰。“儿子学习的时候,我俩连句话都不敢说。原来顾家的老公下班都不爱回家了。”
和尹丽洁一样过着“5+2式”生活的陈聪也坦言,其实在“学租房”里就是将就住。“房子环境能入眼就不错了,更别说周边配套了。多数名校都在商 圈或老城区,特别嘈杂。”三年前,陈聪为了在萧红中学读书的儿子选择了“学租房”,只住了一年,实在不适合这种生活,搬回了原来的房子。今年开学儿子上初四,为了给孩子节省上学路上的时间,他又即将回归这种生活。“下血本”陪读
夫妻分居“跨城生活”
“学租房”环境再不好,家长还是趋之若鹜。一位从事多年房屋中介工作的经纪人告诉记者,八月份,有的经纪人靠“学租房”租房提成都能收入过万。
为了能让孩子读名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住阿城的关女士更是下了“血本”。今年,关女士的女儿通过面试被哈尔滨工大附中录取,这本是让人高兴的事儿,可是从阿城区到哈尔滨市区20多公里的路途却让一家人犯难。“让孩子天天坐通勤肯定不可能,只能大人做牺牲。”关女士说,她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居住。但是,找了一个月,都没有心仪的出租房。关女士急了,和房主讨价还价“你把房租给我便宜点儿,我给你装修!”就这样,她以每年 1.3万元的价格,租住了一间35平方米的“学租房”,然后花费一万多元更换了房间的门、窗台、地板、橱柜,粉刷了墙面,添置了冰箱、小型洗衣机等“刚需 性”家电。“就像弄自己的房子那样。”关女士说。“你这工程也太大了点儿吧?”记者问道。“没办法,需要在这儿住四年呢,收拾收拾总能舒服点儿。”
其实,像关女士这样“租房装修”的并不少见。在萧红中学附近“学租房”里居住了4年的辛女士说,自己当初租学租房时,就花费了5000多元,重 新做的墙壁柜、换的地板和马桶、手盆。在师大附小附近租房的卢女士入住时,也是粉刷的墙面、铺的地板、安装的热水器。但其实“怎么收拾都没有原来舒服。” 而且,他们都觉得给租来的房装修,实际上比给自己房子装修更累心,因为既要控制成本,又不能选太差的材料,所以很累心。
当然,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没有关女士牺牲大,因为自此之后她要告别五分钟步行到单位的生活,每天单程坐车一个多小时,往返哈尔滨市区和阿城区之 间。夫妻俩担心这样折腾四年身体受不了,商量着“分居生活”、轮流陪读。虽然一想到这样的生活心里就“打鼓”,但关女士说她相信自己能坚持住,因为“享受 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或许女儿能考上更好大学,或许就有更好的发展”,这是她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