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新经济增长极展开“双翼”奔鹏程

13.06.2014  00:11

  连片的厂房、塔吊、脚手架,成为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特殊的景观;与此同时,在江北科技创新城内,相似的场景也呈现在人们面前,众多大项目及楼盘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这两座位于哈尔滨一南一北的新城,正如展开的双翼,引领哈尔滨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轨道。

  新城内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科技创新城内,航天高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到明年,这里将成为国内首家生产高端钛合金产品的园区。与此同时,奥瑞德蓝宝石、汉王科技等30个项目已在这里投入运营;国力电气、禾田丰泽等8个项目正式投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主导产业已遍布科技创新城,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

  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在科技创新城随处可见。甲骨文、中化石油、神华集团等3个世界500强企业区域基地和总部项目已在此落户;总投资200亿元的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16.75亿元的航天三院哈尔滨产业园(钛合金)、12亿元的台湾永龙光电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凯利中法商贸旅游城项目、20亿元的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18.6亿元的中小燃气轮机以及深圳同洲电子、大普光电、北京四维图新等一批行业领先项目也相继签约入驻……

  在凯斯纽荷兰机械(哈尔滨)有限公司已落成的厂房内,全部进口的现代化生产线已按功能区域摆放好,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据介绍,今年8月份,这里将下线世界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因为是本地化生产,其价格仅为进口的1/2。像这样已投产、待投产的大企业,在哈南工业新城还有许多,为冰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数据最有说服力:经过4年开发建设,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由百亿到千亿的跨越,工业总产值跨过2000亿元台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关,28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区发展。

    2013年,哈南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年推进开(复)工产业项目115个,推进省重点产业项目40个,开复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位居哈市前列,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和云计算三大产业集群。

   研发与产业无缝衔接

  打开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网站,首页上写着“东北地区第一个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中科院的这个“东北第一”,就落户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在这块2.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入驻科技研发机构160家,其中80家投入运营的高端研发机构,已激活新城的内生动力,开始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哈尔滨欧昇光电科技公司的OLED项目是育成中心的项目之一。该公司是唯一拥有国内OLED照明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新型照明材料OLED发光板目前已完成中试,预计年底前实现小规模生产。记者来到公司时,正赶上两家风投公司分别前来洽谈投资的具体细节。公司副总经理赵方超介绍,由于有机材料的发光特性使OLED无电磁辐射,没有紫外光,可以真正做到“不闪”,柔和的光线可有效降低视疲劳,用作护眼灯的光源;OLED的面光源特性不会有阴影及照明死角,且散热低,利于手术室的医疗环境……产品的这些特点,让两家风投公司都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

  目前,中科院15个研究所的产业化项目已进驻哈尔滨育成中心,孵化成立15家公司,吸纳了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团队16个。

  与此同时,哈尔滨高新区还集聚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国际化研发机构,加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开拓国际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在科技创新城里实现了创新资源集群化,已开始对全省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新兴产业“马力”强劲

  中国云谷、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当人们开始对哈南的云计算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刮目相看的时候,或许并不知道,在哈南,这是两个毫无基础、从无到有的产业,却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产业。

  目前,哈南的云计算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并初具发展规模。投资120亿元的中移动云中心和60亿元的中联通云中心项目,浪潮集团的覆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东北区总部基地项目,宝利明威建设的全国最大“云端安全中心”,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覆盖北方地区的国际新媒体网络中心,全球顶级软件公司甲骨文及国内一流互联网企业新浪网设立的区域总部……一个个重量级的大项目落户“中国云谷”,昭示着这里云计算产业的快速聚集和规模化发展的未来。

  在科技创新城,一批批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科技与创新,使新城的发展脉搏与国家战略同步。于2013年春季开工建设的航天高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奠定了哈尔滨作为国内航空、航天材料研发和生产重要基地的地位,将对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起步时定位明确、主题先行,使科技创新城产业积聚效应日渐明显。市内外、省内外一些与“三新”产业相关的企业,甚至想方设法挤进来,借势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