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 不该让游泳老者“被裤衩”回家
曹忠义/文
6日,一篇“一厅级干部在三亚被城管弄得没了尊严”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热议。虽然三亚市有关方面还没有发布调查结论,目前仅有当事人毕国昌先生的“一家之言”,事件的本真过程还需双方发声。但从此次执法的最终结果看,三亚城管此次执法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最根本的一条,它已突破了城管执法的文明底线——城管执法无论多么有道理,毕先生无论有多大的过错,“浪漫三亚,度假天堂”都不该让一个65岁的老者只穿着一个泳裤穿大街过小巷,在市政府停留了两个多小时,最终无奈地“被裤衩”回家。
从毕先生的描述看,三亚城管是在他不在场不知情的情况下,剪断车锁,连自行车带衣服一起被收走的。暂且不说自行车放在带棚的凉亭下,是不是有碍观瞻,是不是有明确不可停车的提示,是不是一定要收走。退一步说,城管执法即使是对的,但在收走自行车时,从执法人性化角度考虑,是不是该把车筐内的衣服留下,车是“有罪”的,可衣服是无辜的。作为常年在海边执法的人员,不会不懂得游完泳要换衣服的常识吧?况且,在毕先生打了第三次市长热线后,那辆执法车回到了现场,理应把毕先生的衣服归还,可是除了一句“第二天到城管局解决”,什么也没有留下。这不禁让人对城管的执法多了一点联想:这是在执法?还是在整人?从执法的标准化角度看,三亚城管做出行政处罚行为时,即使不能当面告知,是不是也该有个处罚通知,也好让毕先生知道错在哪里,到哪里去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可三亚城管的此次执法,有点来无影去无踪、来去了无痕的感觉,要不是毕先生以为被偷了报警,要不是东北老乡用手机录下了执法车收走自行车和衣服的过程,这岂不是成了“无头案”?难道城管人员会按“车”索骥,大海捞针,送单上门?
行政执法的本意和初衷应该是让城市更文明。可从此次事件看,一辆自行车停在凉亭里给三亚的文明形象造成的“破坏度”,远不及一位65岁的老者“裸体”穿宾馆、进闹市,过大街串小巷,跨夜市穿夜宵摊点的“光辉形象”更大,远不及打了二十多个市长热线却于事无补的“低效率”更大,远不及在市政府停留了两个多小时无人问津的“冷漠”更大。三亚已成了全国候鸟老人的栖息地,类似这次的“停车事件”想必不是孤案。如果毕先生不是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的职业使然,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如果不是执着,打了二十多次市长热线,在市政府站了两个多小时,如果不是“厅级干部”的身份,受到格外的关注。也许,如同其他事件一样,悄无声息地随三亚湾的海风飘散而去了。的确,像毕先生这样把事情“闹大了”,是小概率事件,但作为执法者,在每一个小的事件中,每一个小的细节中,都应该以文明和人性化为前提。
三亚已不仅仅是三亚人的三亚,海南人的三亚,也是全国人民的三亚。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际旅游岛,三亚理应更加文明、更加包容。美丽的自然风光,需要人文环境的支撑。没有好的人文环境,再美的景色都将失色。城市要文明,行政执法首先要文明,行政执法离开了文明,离开了人性化,给城市带来的可能就不是文明,而是抹黑。
三亚城管,当以此为戒。(黑龙江日报潮汐工作室出品)
编辑: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