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核心价值观是教师的责任担当

28.03.2015  20:35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的指示,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高校教师而言,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就是把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传道授业解惑”全过程。

  在“传道”中突出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一个优秀的老师,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关系到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否扣好、人生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高校教师而言,要主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在“传道”中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明道悟道,突出对核心价值观的明辨笃信。高校教师首先要明辨应该向学生传授何种“道”。对广大高校教师而言,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应当传播弘扬的大道。“欲人信己先自信”,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学、真懂、真信,才能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解决价值选择的关键问题,让大学生笃信、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士志于道,突出对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表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占据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制高点,立志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高校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学生的作用,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帮助大学生在筑梦、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开诚布道,突出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高校教师要守好高校课堂讲坛的主阵地,在多元文化中掌控好方向,唱响主旋律,坚持不懈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用好校园阵地,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在多元价值观中掌握主导;用整体视角审视历史,以建设性姿态面对现实,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在“授业”中融入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授业”指的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授业”过程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在“授业”中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高校教师要有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担当。要站在世界科学文化的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创新钻研,掌握通识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引导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勤学修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授业”中引导学生培育敬业精神。高校教师要抓住就业这个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培育敬业精神。高校教师要忠诚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执着于教书育人,以自己教育教学的敬业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使他们树立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的职业精神,鼓励他们努力成为未来专业岗位的能手、好手。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高校教师应乐于同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工作阅历,激发大学生热爱事业、投身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在“授业”中引导学生养成诚信品质。“无信不立,不精不诚”。对待事业,既要爱岗敬业,又要诚信精业。高校教师要教育教导青年大学生诚心正意、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本领,成为有知识、有本领的专业精英;同时,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诚信,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

  在“授业”中引导学生培养友善品行。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道德规范,在授业中融入友善教育,就要加强乐业引导。高校教师既要做友善的言传者,又要做友善的身教者,课堂内要开展友善教育,课外要营造友善氛围,开展友善实践活动。通过校内校外各种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善待学校社会、师长同学,以善为乐,乐善好学,形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品行。

  在“解惑”中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解惑”指的是对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疑问的引导、帮助和解答。“解惑”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传道”“授业”一起,都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三者统一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在“解惑”中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求高校教师在解答学生专业知识疑问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思想共鸣处的交汇点,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思想的解惑人、人生的指路人。在他们最迷茫的时候给予引导,最困惑的时候给予点拨,最摇摆的时候给予支持,切实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掌控内容、主导思维上夺得话语权。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在解惑中要紧贴“90后”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有的放矢解“扣子”。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有效性,在第一时间捕获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立好教育的“靶子”,坚持客观分析、辩证解析来回应热点焦点问题,批驳错误思想。要旗帜鲜明并注重说理性,把党的声音、主流声音传播到学生心中,讲情况要有血有肉,讲观点要有理有据,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破除学生思想迷雾。

  在激发兴趣、赢得认同上树立新理念。通过“微动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事件说明大道理,使学生明白靠什么来分析、判断、衡量价值。利用好微博微信、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媒介手段,使其成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兴趣的重要工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要能进到学生的“圈子”,以同辈人、同类人身份进行交流,又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切实强化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

  在统一意志、凝聚共识上探索新途径。高校教师要注意盯紧现实问题,分析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及精神文化等需求,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不断引导他们凝聚思想共识,提升思想认知,实现行为自觉,在“解惑”中不断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使其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学会理性客观地看待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自身社会责任,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不断提升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教师应当主动挑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千钧担”,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道、授业、解惑”全过程,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唐平秋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