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门其实一直在“努力”

16.06.2014  12:10

  前日,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针对依法逐级走访工作表示,对于上级机关不予受理的越级访,基层特别是有权处理的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卸责。(6月15日《新京报》)

  在上级机关不受理越级访的同时,强调基层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卸责,这从制度设计和具体要求上来说,已经是十分周到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没有抓住越级访的要害。出现越级访,并非基层部门无权处理而推给了上级机关,而是信访人要告包括基层部门不作为在内的状。因此,地方政府一直在阻止越级访,俗称“截访”。

  或许上级机关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强调基层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卸责,但这和把越级信访人的材料发回所属的基层部门没有多大差别。如果基层部门愿意并能够解决问题,哪里还有越级访?毕竟,越级访是一种“劳命伤财”的上访方式,如果当地能解决,谁会自讨苦吃?

  如何看待越级访,可能六七岁的小孩也知道。假如6岁的哥哥欺负5岁的妹妹,小妹妹就去向爷爷奶奶告状。小妹妹为何不直接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知道,爸爸妈妈是护着哥哥的。这就是一种最“初级”的“越级访”。由此可见,越级访是因为信访人已经受到了基层部门的拒绝,或者对基层部门失去了信心,怀着对上级机关的“清官情结”,在找寻“清官大老爷”。这虽然有违信访的程序,却涉及到信访人要么放弃,要么越级访的不二选择。

  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上级机关一下子采取不予受理越级访的措施是不科学的。因为,越级访本身就是基层部门不作为的产物,而关闭越级访的大门,可能使基层部门更失去忌惮。事实上,地方政府一直在阻止越级访,原因可能就是既怕自己的失职被上级机关掌握,又怕因越级访给上级机关添乱而影响自己的政绩。那么,上级机关不受理越级访,对于这些政府部门来说,岂不是正中下怀?

  当然,在上级机关不受理越级访的同时,强调了基层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卸责,但是,已经关上了越级访的大门,上级机关怎么能及时掌握基层部门推诿和不作为?相反,基层部门放下了对越级访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心,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在不少上访内容中,都涉及到当地政府的利益,或者受当地官员保护的角色,所以才会引发信访人的“清官情结”,指望遇到“清官大老爷”为自己做主。一旦失去了这点希望,无疑会觉得走投无路。

  我觉得,理顺信访的程序确实是正道,可以让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减轻行政成本。然而,不应该先关闭越级访的大门,相反,让有冤屈者“击鼓鸣冤”,对确属基层部门不作为引发的越级访,对相关部门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劝导越级的信访人,先到当地政府部门信访,并将结果返回上级机关,以此制约和纠正基层部门的推诿卸责。这也应该是反腐败的一个方面。

  否则,即使“《办法》实施以来,群众到中央国家机关信访机构来访批次同比下降28.7%。其中,到国家信访局来访批次下降35.6%”,但那些下降的来访批次中,上访人的诉求到底有没有解决?如果仅仅是为了减少来访批次,基层部门其实一直在“努力”。

  
文/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