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上,心敞亮”——朱彩芹的29年护林岁月

03.01.2018  06:56

  新华社哈尔滨12月30日电(记者 孙英威  马晓成)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猪山,这座584米高的小山并不起眼。但是这座山,这片林,和屹立在猪山顶峰上高24米的瞭望塔,却几乎是防火瞭望员朱彩芹生活的全部。

  朱彩芹的工作就是每年防火期,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用眼睛守护着这片东北林区的平安,这一守就是29年,就是在这里,朱彩芹一直守护着她最初的梦想。

  1988年,新婚的朱彩芹和丈夫王学堂组成了沾河林区第一个夫妻瞭望塔。每年3月份春防期上山,11月秋防结束后下山,夫妻俩一年大半时间都生活在山顶上。

  “那个时候就觉得,能守着林子,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朱彩芹说。

  火车穿过繁华的都市向北前行,乘客们越来越少,到了沾河下车时,路才走过了一大半。从沾河林业局再向密林深处的猪山行进,路越来越崎岖,人烟越来越稀少,走到山顶塔房的时候,四周已经是林海。风吹过,就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

  路途条件不好,吃饭就是大问题。每次进驻,朱彩芹和王学堂都要储存够几个月吃的粮食、土豆、干菜和咸菜。初春和深秋的时候,早上出门带的馒头,到中午就冻成了疙瘩。林区雪大,每到上山的时节,他俩都得爬过半人深的积雪,一爬就是几个小时。

  吃水就更难了。每次朱彩芹和爱人就要沿着陡峭的山路去山下小河背水,一次背20斤,一个来回就要三四个小时。为了省水,粥和面条成了奢侈品。到了河水封冻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吃雪水,一吃就是一个多月。

  “被野猪追,被蜱虫咬,这些年野狼、野熊,啥都碰见过。”朱彩芹说。

  朱彩芹记得一个晚上,背水回来的她忽然感到身后有东西跟着,回头一看,三匹狼正一字排开,眼中冒着光。她只得捡起一段树枝,一边挥舞着,一边往后退,等回到塔房时,汗已经浸透了衣服。

  2006年以前,瞭望塔上不通电,没有取暖设备,朱彩芹两口子晚上就睡在冷板铺上。在山中的岁月,更难耐的还是孤独和寂寞。听不到广播,看不着电视,朱彩芹就找书看,再无聊,就抬着头,数着天上的星星。

  然而,朱彩芹却一直在坚守,她觉得,“只要在塔上,心里就敞亮。

  这么多年,朱彩芹依然记得出现过的每一次火情。

  1996年乌斯孟施业区着火,大火着了25天,朱彩芹坚守在8平方米的塔上,转接了千余条火情信息。塔下丈夫王学堂生火做饭,开始几天还有点茄子干、豆角干;十多天以后,干菜没了,他们就吃咸菜;后来,咸菜没了,他们就喝酱油汤;再后来,酱油也没有了,他们就喝咸盐水……

  2004年春防开始后,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先是头上起包,全身浮肿疼痛,后来被确诊患上了红斑狼疮——许多人称这种病叫“不死的癌症”。林业局想为她调动工作,但是她始终觉得,自己离不开瞭望塔。

  工作29年来,朱彩芹所在的瞭望塔,发现报告各种火险火情、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近百起,她也一步一步从瞭望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得了“全国最美职工”“中国生态英雄”等荣誉。

  但是朱彩芹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沾河林业局有22座防火瞭望塔,其中17座是夫妻塔,都像我俩一样在坚守。要说艰苦,很多塔的生活工作环境比我们更苦。

  小兴安岭的林木依然郁郁葱葱,但朱彩芹的青丝早已变成白发。马上要退休了,朱彩芹满心舍不得、放不下。

  如今,她要把接力棒传给下一代护林人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