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一线改革观察

09.12.2017  14:32

  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分类实施、试点先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中央要求,农业部、中央农办今年在全国选定了100个县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福建、黑龙江、河南等省调研了解到,多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有创新、有发展,激发了农村集体资产活力,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因村施策 盘活“三资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各地确保实现改革基本目标的同时,纷纷根据当地的历史和地域特点“因村施策”,探索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多种实现路径。

  ——在资金多、资源少的地区,整合集体积累资金,以入股、投资等方式,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共谋发展。如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在改革后,于2015年底引进了滑雪场项目,村集体入股10万元,占资10%,两个月就赚了110万元,每位村民分红6000元。2016年花石村又引进水上乐园和梅园景区建设项目,村集体入股后分别占资30%和50%。

  ——在资金少、资源多的地区,发展规模现代农业。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大兴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统一发展黏玉米产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去年每亩平均分红600元。

  创办现代深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如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以70公顷村集体土地质押,从农商行贷款283万元,组建尚善河精结米业有限公司。目前,年加工能力6万吨大米,每公斤大米市价达到6元,部分高端有机“鸭稻米”网上销售价格高达76元每公斤。

  ——在生态环境好、集体“四荒”地多的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明阳村有一些荒山荒地,2015年以前几乎零收益。2016年3月,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利用部分闲置荒地建了餐饮、垂钓一体的生态园和一体化综合养殖发展农牧游。

  ——在房屋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城中村、城郊村,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获取稳定收益。如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岐安村2003年被纳入城区规划,集体土地逐渐全部换成了店面。改革后,岐安村将这些店面折股量化,每位村民一股,2016年每股分红高达2600元。

  统计显示,试点地区的改革红利快速释放,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以方正县为例,改革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县67个行政村化解各类债务1984.7万元,有积累的村增加了11个,负债村减少了13个。

  改革还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济源市委农办副主任李泽萍说,目前济源市85%的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位列河南省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

   四感”增强 村民真心拥护

  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瞭望》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多数村民的心态是从一开始的担忧、不理解,变成了改革后的积极拥护,主动参与。变化源自于村民从改革中体会到了获得感、信任感、公平感和主人翁感。

  ——收入显著增加,村民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不少干部表示,原来有的村账户上存了一两千万元,但没有发给农民或者只发一点,农民享受不到,获得感不强。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马呼村村委会主任徐令坤说,改革明确了每个人的股份,每年分红该分多少一目了然,村集体收入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了。

  濮阳市华龙区马呼村69岁的村民徐坤箱说:“过去说村里有多少钱,谁也摸不着,但是又怕白白丢了,心里不托底,现在颁了股权证,感觉有保障了。

  ——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更加公开阳光,村民增强对基层党政干部的信任感。闽侯县农业局局长吴家钿说,以前村民不知道村里有多少资产,有的乡镇领导随便支配村级资金,发生违规招租等腐败案件。改革后,对村资产监督管理更到位,也减少了干部腐败空间。

  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村民黄修捷说,原来村项目搞得再多再好,村民也会有疑虑。比如前两年村头修了一条水泥路花了上百万元,总有村民怀疑干部拿了回扣,“现在这种话已经几乎听不见了”。

  ——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在清产核资的时候发现,一户村民承包14公顷土地50年的租金才1000元,合同明显有失公平;改革后,合同内容改为14公顷土地承包费一年10000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和全体村民的共同收益,也让更多村民感到公平正义。

  ——百姓利益与集体利益挂钩,村民真正变成“主人翁”。闽侯县上街镇岐安村村党支部书记沈行钟说,原来钱怎么发都是村两委说了算。改革后,集体资产的处置不仅要按章程办,而且全部“阳光”,要公示后村民没有意见才算通过。

  村民参加村民代表大会也由过去的“请不来”、事事不参与,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来”、事事“较真儿”。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栋说,村民不仅踊跃参加,还出谋划策,共同想着怎么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合法自愿民主公开是关键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顺利、有序,取得了“经济大发展、群众真满意”的成绩,以下四点经验在未来的推广中值得借鉴:

  一是宣传“接地气”,解决思想抵触问题。多地创新宣传工作并贯穿改革始终,一方面消除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改革夺了村级政权、收入被瓜分的抵触情绪和不愿碰硬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纠正农民认为改革就是平分集体资产的认识,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拥护、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

  二是依法办事,改革方案要在群众心中“站住脚”。一些地方与当地法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合作,为村民在改革中出现的疑问纠纷随时提供权威的司法帮助。

  三是充分放权,以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由于历史和传统习俗不同,不同地区在股权是静态还是固态、要不要设立集体股、外嫁女是否分股、老人与新生儿股份等问题上的差异较大。哈尔滨农业经管站站长王广蒲等基层干部认为,不宜再出台县级以下的具体指导意见,应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让乡镇、村屯自行商议争议的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和群众商量,不要什么事都替群众做主。

  四是民主协商,保护每一位群众利益。为避免多数人侵害少数人利益,各地通过入户调查、村民大会等途径,充分保障每一个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如闽侯县在改革的问题上,以覆盖面更广的“户代表”制度替代原有的村民代表制度,根据每一户的意见建议修改改革方案。最终,闽侯县仅在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方面就有51种方案。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林超 宋晓东 管建涛

改革推进“缺规短尺”
游人在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赏花 张国俊摄/本刊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绝非“吃光分净”“一股了之”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榆林镇双岗村农民在整理玉米 王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