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泳做足功课不得病
进入三伏天,游泳开始成为人们喜爱的消暑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游泳方式不当或没有采取有效的泳前防护措施,导致急性结膜炎、皮肤病、中耳炎和游泳肩的病人比比皆是,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的几位专家,给出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这些疾病。
眼睛: 游泳后不妨滴眼药水
市民刘先生上个周末带着7岁的儿子通通去学游泳,可第二天睡醒后,刘先生发现孩子双眼红肿,其中一只眼睛被眼屎糊得几乎不能睁开,而且眼睛发红、流泪。带孩子到医院眼科检查后确诊,通通得了急性结膜炎,也就是“红眼病”。
据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向晖介绍,因游泳而导致结膜炎主要和眼睛不适应池水有关,游泳馆的池水要经常用漂白粉消毒,含氯的漂白粉会导致池水偏碱性,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的环境,所以接触到偏碱性的池水,眼结膜会有酸涩的感觉,有些细菌、病毒,是氯所无法消除的,因此,眼结膜的酸碱平衡一旦被破坏,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池水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眼睛炎症。另外,泳池的水因为很多人游泳,容易发生感染,引起眼睛发炎、痛、流泪,导致急性结膜炎的概率就很高。
建议:游泳时最好佩戴密封性好的游泳镜,眼睛尽量少接触游泳池里的水,但泳镜不能百分百阻挡池水进入眼睛,所以可以在游泳后滴眼药水,在选择眼药水时应选择防细菌或防病毒的眼药水。如果眼睛有痒、红等症状,就不要去游泳。
耳朵: 用专用耳塞以防耳道进水
六岁男童牛牛,最近在小区游泳池学游泳。孩子基本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游泳,开始也没觉得异常,只是近几天牛牛总是说耳朵特别疼,而且还伴有发烧,大人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求助。经过检查以及仔细询问病史,确诊牛牛患的是急性中耳炎。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董玉礼教授介绍,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不像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一旦游泳呛水,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俗称“脓”)流不出来,而造成急性中耳炎。
董玉礼强调,如果游泳后不及时擦干净耳朵,潮湿的环境同样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容易导致耳道炎、骨膜炎进而引发中耳炎。
建议:尽量不做跳水等动作,避免呛水;游泳时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耳道进水;使用鼻夹防止呛水;上岸后侧向弯头单脚跳跃排除耳内积水,保持耳内干燥。此外,近期内做过鼓膜置管,鼓膜切开等耳部手术的患者不宜游泳;患有感冒、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游泳时如发现鼻部或耳部不适,应暂时休息,如果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皮肤: 上岸后马上用清水冲洗
夏季天气炎热,选择到游泳池游泳是降温纳凉的不错方式,殊不知防范不当,泳池里可以传染很多皮肤类疾病。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玲玲介绍,其中四大类皮肤病比较:一是真菌性皮肤病,尤以足癣的传染病例最多;二是跖疣,是因为游泳池附近地上的脚垫伤害脚底引起的;三是游泳池肉芽肿,主要是患者手或脚上划破后又接触水源感染所致,症状为手或脚上形成结节的包块,有时伴有红肿;四是皮肤晒伤,天气炎热裸露在外的皮肤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是很容易被晒伤。
建议:游泳时要选择水质较好的地方,自备泳帽、浴巾、拖鞋等用品,上岸休息时要选择背阴或有遮挡物的地方或身上披一些衣物,以减少高温对皮肤的晒伤。同时,由于泳池中含氯比较高,对头发、皮肤都有腐蚀性,游泳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上岸时要及时用干净的水冲洗,待身体干后涂抹一些保湿润肤的护肤品。
肩膀: 下水前要做足热身运动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天热以来他有空就去游泳馆锻炼,但是上周末回家后发现肩部不太舒服,夜间尤其严重。一开始以为是游泳上岸后受凉导致的肩周炎,所以就在家试着爬墙疗法自诊自疗,后来到医院疼痛科检查,才知道是游泳过度造成的。
疼痛科主任侯会文称,一到夏天,“游泳肩”就来了。“游泳肩”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肩关节疼痛,包括静息痛、运动痛、夜间痛以及活动障碍等。
那么“游泳肩”是如何造成的?据侯会文介绍,人体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都要靠“肩旋转袖”(以下简称肩袖),肩袖由肌肉加筋腱组成,形状似衫袖。在正常状态下,此关节会活动畅顺,但由于这些筋腱间的虚位非常狭窄,如果筋腱过劳或有发炎状况,就会肿胀起来,还进行游泳等活动时,这些肿胀的筋腱就会因顶住附近的骨头而互相摩擦,令人产生疼痛感,有时更会摩擦至筋腱撕裂,令部分患者在拿筷子夹菜时都觉得疼痛。
如果游泳完觉得疲累,多是肌肉的疲劳,休息数日后自然会恢复。但如果出现痛楚,有明显的症状是上举无力,甚至无论怎么用力,抬起的手臂就是不能抬得过高,感觉好像被人扯住了袖子一样,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小心,可能肩袖组织已经发炎,如休息数日后情况持续,最好求助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