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道外老味道陆续搬家 经典美食新址搜集
纵然道外有许多老店都深藏在胡同、小巷内,但是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慕名而来的人依旧是趋之若鹜。
但是,靖宇街棚户区改造,几十年老字号纷纷离开老街棚户,搬去新家。
老店像老妻,出入相见,朝夕相闻,昨天是那样子,今天仍是如此,总觉得随时想吃,都能吃到。可是到了明天,身边的老店忽然离开了熟悉的小巷,往往这时,更能勾起发自味蕾的陈情旧忆。
挪的是“老窝” 不变的是老味
包子铺北四道街的同义清真饺子馆是最早搬出老街的老味之一。“同义”字号从伪满时期就开始使用,三代回民经营了九十多年,如今吃同义饺子的老客是真“老”,九十岁的有好几个。
五十年代“同义”经历一次搬家,搬到北四道街。一年前,“同义”搬到斜对面的靖宇南大六道街218号,九十岁老店成了啤酒广场的新成员。店面比旧地大,门前也能开设排档,据说客流比旧店还多出近四分之一,可以说,这次搬家对九十岁的“同义”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红江包子铺里有着老国营饭店的血脉,掌门王滨生是国营时期三棵饭店厨师,1983年自立门户取名“红江”,至今33年,调馅的绝活“偷师”自张包胡同的魁、元两位老先生。
大浪淘沙,“魁元阁”消失,“红江”留了下来。当年,包子铺里总有一桌留给相声名角们,像侯宝林同辈的冯大全先生,这些名角们一下台,就要坐上三轮车,赶到这里聚头。今年十月,老店停业。新店搬进“中华巴洛克”南二道街103号,如今一切“旧”绪,计划本周五重新开业。
老号新址 厨房更卫生
豆腐脑百年前,道外是哈尔滨的灶房,哈尔滨所有的美味几乎都从这里生火起灶,这里滚汤脆油,香气弥漫。灶房没关门,美味飘了出来,一不小心,香满全城。如今老灶翻新,这些老字号如同散席酒友,各自带上家当,起身离席,来日再聚。
小光头老店搬家,可是家族大事,新址选择马虎不得,既要尽量保留原样,又要有功能上的进步。老店的新店铺我们挨家探访,不少老字号直接进驻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区,复古造型的标准化商服无一不比老棚屋敞亮干净。
从旧棚搬进新房,不少美食家族也借机“升级”,把老辈做法搬进了标准化厨房,这些陈年油香霉气的老味要说有什么变化,就是比在棚户里的时候卫生了。
原址标注在牌匾、门面前面
旧酒装新瓶,瓶上也有了同期的“批号”:这些老街搬出的老店,不约而同都把原址标注在牌匾、门面的前面:“北三光头”、“张包胡同锅烙王”、“老北四同义清真饺子馆”……类似这样的命名模式,是老店们在诏告着:我们翻新了,但我们没走远。
记忆向后,时代向前,城市发展的脚步肯定不会停步或倒退,陈年老店早晚要离开旧地,寻求新生。但厨家的血脉没断,味道就不会变,老客对老味的情,一如半生旧恋,有着搬不走也扯不散的忠贞,新址落成,原味不变,老客自会奔走相告,寻香而来。
我们从街头巷尾的告示上,搜集了这些老店的新址,帮几十年的老客们牵个线儿,指指道儿——
老店新址,先码后看,少走弯路!
“张包胡同锅烙王”已在新址南二道街9号开业;
“百年老字号大众馄饨馆”已在新址升平街44号开业;
“北三光头”已在新址北头道街62号开业;
“北三沙家烧麦”已在新址中华巴洛克1区开业(靖宇街与南三道街交口)
同义清真饺子馆新址已在靖宇南大六道街218号开业
天津包子店新址在南二道街58号,预计12月中下旬开业;
红江包子铺新址在南二道街103号,预计12月16日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