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聚居的幸福日子

02.05.2018  11:15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联合组织的“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团结龙江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黑河爱辉区。瑷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25个民族的聚居地。

民族中学的民族融合特色办学

据黑河民族中学副校长陈福仲介绍,学校成立于2009年4月,现有少数民族学生228人,包括达斡尔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瑶族、苗族、锡伯族、壮族等各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11%。学校实行免收少数民族学生的住宿费,为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伙食补贴。2011年,学校被黑龙江省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与汉族孩子之间增加了解融洽相处,我们学校利用校本课,自行编辑教材《民族理论常识》,定期为孩子们授课,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与融合。”陈校长说,学校还因地制宜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以及民族手工艺品等课程,但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专业教师。为了增进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民族中学“民教杯”教师整合技能(说课)竞赛活动,并在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幸福日子

昆河达斡尔族满族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有200多名80岁左右的老人会说满语,有20多名80岁以上的老人认识满文,他们是满族文化的活化石。该乡党委书记李海军说,多民族融合聚居团结发展,令这里民风淳朴,居民生活富裕祥和。比如,黄旗营子村远大木耳合作社,其成员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如今已经构筑起“一村一品”的黑木耳产业发展集群。目前已经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两处,种植大棚33栋、三级菌培养室3300平方米,全年生产黑木耳三级菌100万袋,其中外销40万袋。2017年5月成功申请了“QS”标志认证和知名商标。另外,乡民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产业,在黄旗营子村建设鲟鳇鱼养殖基地,沿黑龙江放置650个网箱。目前,养殖鲟鳇鱼20万斤,大家的小日子过得幸福滋润。

打造鄂伦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鄂伦春族在全国仅有8000多人。”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告诉记者。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和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新生鄂伦春族乡是黑河市鄂伦春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坐落在美丽的刺尔滨河与索尔其干河的交汇处,被茂密森林的群山环抱。张慧说,1953年9月,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征求广大鄂伦春族群众的意见,原属爱辉县辖区内的14个部落的鄂伦春族下山建村定居,开始了新生活,新生乡也名源于此。全乡区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行政村3个,全乡总人口1065人,有鄂伦春族、汉族、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5个民族,其中鄂伦春族149人,占全乡总人口14%。目前,鄂伦春族是我国最后一个保留狩猎习俗的民族,也是全国唯一合法持有猎枪狩猎的民族。每年冬季,新生鄂伦春族乡的猎民领到狩猎枪支,开始冬天的狩猎季。

我省的鄂伦春族人口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而新生鄂伦春族乡拥有鄂伦春族人原始的自然生态生存环境,同时承担古伦木沓节、狍皮手工技艺、口弦琴、桦皮镶嵌画等国家和省市区13项非遗传承保护项目,成功承办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群众下山定居60周年和黑龙江省首届古伦木沓节等活动。

近年来,新生鄂伦春族乡已成为我省鄂伦春族群众举办节庆活动和对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张慧建议,在新生乡设立国家级鄂伦春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辐射带动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以保护鄂伦春族萨满文化和狩猎文化为核心,集传承、科研、教学、展示于一体,培养鄂伦春族语言、文艺等方面的人才,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新生村的新生活
  新华社哈尔滨5月16日电 题:新生村的新生活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新生村的新生活
  新华社哈尔滨5月16日电 题:新生村的新生活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贯彻十九大精神民族团结龙江行活动启幕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共同主办的“贯人民政府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