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之五 姚桓:克服群众工作的“抛物线现象”

13.10.2014  18:21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朱书缘)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记者就此次活动主要成效和重大意义采访了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姚桓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进行的第一次群众路线集中教育活动,是面对“四大考验”解决“四种危险”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既有现实作用又有深远意义,要克服群众工作的“抛物线现象”。

  姚桓谈到, 在现实方面,正面教育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党员干部从世界观和党的宗旨高度加深了对群众路线的理解,提高了贯彻群众路线自觉性和紧迫感,有的党组织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马上就办”,使三大作风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新的具体形式;群众反映强烈的、积重难返的“四风”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密切了党群关系。还有的地方注重作风建设和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相结合,创造群众工作新方法,较好地克服了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在长远方面,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防止一个大党脱离群众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使青年干部继承、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使优良传统不在代际更迭中遗失,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在作风建设方面,姚桓分析,通过教育实践,干部在“为民、务实、清廉”三方面更加自觉,群众利益、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的实际困难成为很多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解决了以往许多为民措施不“落地”,联系群众差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辛辛苦苦工作而群众还不满意的问题。服务群众从注重物质到人文关怀,从解决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到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服务群众的内容扩展,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增强了。

  姚桓还认为,和以往作风建设、整顿相比,这次集中教育活动要求高,定位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从制度上保证联系群众、防止脱离群众。如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和意见的表达机制、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对群众意见和诉求的及时回应机制、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评价机制、干群矛盾的化解机制、权力运行的 监督机制、教育动员群众机制等等。从做法上是把一个个群众工作的制度条文相衔接配套,无缝对接,并使之执行下去。这就形成了群众工作新机制。党的群众工作初步形成一个有目标、办法、保证措施和反馈渠道的系统。初步体现了群众工作的长效化、科学化。这就有助于克服群众工作的“抛物线现象”:教育活动:发动 ——高潮——回落;群众心理:希望——振奋——失望。所以,这次群众教育活动也是党建方面有创新意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