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取得收获
黑龙江日报15日讯(记者董云平)记者15日从省文化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取得重要收获。
上个世纪70年代,我省考古学者在大兴安岭漠河与满归一带深山里,发现“交唠呵道”彩绘岩画。2012年10月,据报在大兴安岭的山峰岩壁上又发现大量彩绘岩画。省文化厅委派省考古研究所组成岩画考古队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经过2012~2015年的考古调查,在东起呼玛沿江乡狐仙洞、西至漠河西北的仙女洞岩画地点、北起黑龙江边的绥安站小黑石砬子“凤凰”纹样岩画、南至八十八岭岩画地点约16. 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先后发现31处岩画点、1850余幅彩绘岩画。
北山洞遗址位于我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北的北山洞。2013年9月2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大兴安岭地区岩画考古调查时在洞口岩壁上发现远古彩绘纹样。经试掘,洞内文化遗存以洞口处较为丰富,地层堆积比较明确,共分8层:其中,第2层为鲜卑时期文化层,出土有夹砂黑褐陶片、铁镞、铁针、料珠遗物;第3至第6层为新石器时期文化层,出土大量石片、石核、石叶、石刃、石镞、水晶料、玛瑙珠、玉石管饰等遗物。根据碳14测年,可以确定洞内洞外文化层堆积至迟从距今8000年开始,有一个木炭样品(第8层)获得距今11500年的结果。这是目前已知国内、国际学术界仅见叠压在新石器时期文化层下揭露出的彩绘岩画。
9月3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大兴安岭岩画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成果研讨会,在大兴安岭呼中区召开。经研究,与会专家对大兴安岭岩画和北山洞遗址考古成果形成如下意见:第一,通过北山洞遗址的发掘,确认遗址内至少包含鲜卑时期和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阶段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确认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大兴安岭地区首次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兴安岭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体系的构建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第二,目前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大量彩绘岩画是对我国岩画类型的新补充,反映森林游猎人群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根据野外实地考查,北山洞基岩为基性岩浆岩,不同于常见的石灰岩和花岗岩洞穴,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成洞类型。第四,大兴安岭地区考古及岩画研究具有国际性意义,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考古中更具重要的影响。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