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粮大县代表 寻“宝”北大仓 探“秘”高产粮

28.06.2014  19:43

   □记者 黄春英 张桂英

  六月走马三江平原千里沃野绿意盎然。

  26日,400多位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代表走进三江平原,寻找黑土地上出产的“宝贝”,探索龙江粮食高产的奥秘。

  大粮仓不负众望

  盛夏时节,一株株水稻青翠喜人,一片片稻田绿浪滚滚。刚一到佳木斯市桦川县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代表们立即沉醉于眼前这片碧绿的稻海,咔嚓、咔嚓,相机、手机不断举起连拍。有的干脆以稻田为背景开始了自拍。这片稻田俨然成了众人争睹的“大明星”。

  一位操着南方口音来自中央媒体的记者一边连按快门,一边禁不住感叹:“太壮观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那首歌唱的应该是这里啊”。第一次来我省采访的这位同行,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但此时却由衷地感叹:“值得”。正在稻田里忙碌的当地农技人员说,现在示范片的水稻正值分蘖盛期,群体合理、长势均衡,今秋平均亩产有望达到700公斤,比常规地块增产10%以上。

  如果说水稻是我们北大仓的一个“宝”,玉米则是另一“宝”。在富锦市上街基镇德安村万亩高产玉米示范田里,已长到近一人高的玉米身姿挺拔,骄傲地迎接来自祖国各地的农业管理者的检阅。

  “这是大垄双行通透密植栽培的玉米,垄距有110厘米宽。用这种栽培方式一亩地栽种玉米多达5000株,实现了我们一直追求的耐密、抗倒伏、品质好的目标。现在玉米长势良好,今年亩产将达到800公斤。”示范田负责人信心满满。

  高产利器高科技

  “工厂化智能催芽+标准化大棚钵体育秧+高速插秧机摆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这是桦川县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增产技术路线。从中不难看出,这片万亩高产田与科技的紧密关系。

  在富锦市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技术人员通过对天空、地面和土壤情况进行立体监测、分析后,每天制成天气信息,“一键式”发送给农民。农民则可以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接收。这里的农机耕作指挥调度中心应用互联网、音视频、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实时科学指挥调度农机作业。许多参观者饶有兴致地与一位正在大田里中耕作业的拖拉机手进行了现场视频和对话。

  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信息农业、遥感农业,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是龙江农业再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个农业,它早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上了全球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参观中记者不时听到代表们啧啧赞叹:“厉害,真厉害!”一位河北省代表在拍照间隙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这样种植的粮食怎能不增产!”

  当航化作业的农用飞机从千亩良田上呼啸而过,从空中进行大面积施肥时,现场的领导禁不住感慨的说,龙江农业的实践证明,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落脚点在改革上,另一个则落在科技上。所以要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收入,农业的希望、出路在科技上。

  增产增收比翼飞

  粮食高产直接带来了农民的增收。富锦市上街基镇德安村万亩高产玉米示范田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示范田每亩收益570元,比普通土地增收70元。富锦市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一公斤水稻的订单价格则高于市场价0.30元。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一路走,一路向代表们介绍,近两年,我省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全省已涌现出一大批玉米亩产吨粮、水稻800公斤以上等高产典型。今年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创建面积达到了10650万亩。

  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8元,其中粮食高产功不可没。

  在随后的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结业式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必须明确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产粮大县要紧扣关键点,推进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把粮食生产做大做强。要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不懈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