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几乎成“家常便饭” 多为娱乐和休闲
半夜零点19分,北京建筑大学的林帆(化名)刷完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状态说:“听从总书记教导,睡觉。”这是他近一年来第一次这么早睡,而他的朋友圈里也被“十二点一到就去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这句话刷屏了。
“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用自己的经历建议年轻人不要熬夜。
作为大学生“熬夜党”的典型代表,林帆说自己看到这个新闻时,觉得“习大大简直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
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熬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好像人人都是熬夜党。”林帆说。
大学生熬夜都在做什么呢?
笔者采访了来自不同大学的多名学生,发现大多数高校的宿舍熄灯时间是23点。但能够在这个时间准点睡觉的几乎没有,近半数的学生会在熄灯后才去洗漱,差不多23:30分左右才会上床,之后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和微博,12点睡觉成为大学生的“集体生物钟”。
期末备考期间是大学生熬夜最多、也是熬夜时间最长的时候。而在平时,熬夜最多的是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干部,因为要兼顾学习和工作,所以经常熬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汪星星是“熬夜达人”。她曾任班长、现任大学生通讯社社长,这些职务让她感慨自己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于是走上了熬夜的“不归路”。宿舍熄灯后还常常看到她对着电脑写稿、改稿,有一次,她用完了室友3台笔记本电脑的储蓄电量还没做完工作。
自从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胡林(化名)也沦为“起床困难户”的一员,但她晚上熬夜几乎都为“看文献、写文章、赶稿子”。从开学持续到期末结课前,胡林白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课,课后时间又被各门功课侵占,还有较大强度的社团工作,“凌晨一点以后睡觉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会到三四点”。
“太忙了,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别的事情。”胡林身边的朋友们也大多数是“学霸”型的“熬夜党”,有时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又熬夜了,不知不觉就到了那个点。“我们几乎不把看电视当做消遣,睡觉才是我们最大的休闲方式。”
不过,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大学生熬夜其实是为了“娱乐和休闲”。
集美大学的苏丁登放下手中的吉他,手表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室友还对着屏幕看电视,于是他又打开电脑玩了两把游戏,“一看4点了,该睡了,室友还对着屏幕咯咯笑呢。”
熬夜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一到夜里就精神抖擞”。在他的世界里,晚上安静、状态好,正适合练琴、听歌和思考,偶尔也玩玩游戏。
在苏丁登的身边,半夜玩手机、看电视、看书的大有人在,“太早大家都睡不着”。
福建江夏学院的颜媛说自己身边熬夜最多的人也是“游戏党”和“电视党”,宿舍里也偶尔会为了打牌、看电视等集体熬夜,有时候如果一个室友很晚入睡,难免影响到其他人的入睡时间。她不太喜欢这种“晚上开心白天睡觉”的状态:“不知道熬夜游戏人生的人在追求什么呢?得不偿失”。
热衷于追剧的肖琳(化名)是“一开始追剧就停不下来”的姑娘。等到零点电视剧更新后看完最新的集数再去睡觉是她的“生活常态”。
其实,这些年轻人也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我也一直努力去改变熬夜的坏习惯,但它好像成了生物钟,总是改不了。”林帆说,不过,习大大的建议出来后,他下决心“尝试改变熬夜现状”。
自从听到习大大喊话让年轻人早点儿睡以后,汪星星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我一直相信用奋斗的汗水换取的青春才更加有价值,但以后会更注重如何高效、高质地完成每一件事,尽量少熬夜,毕竟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实习生谢婷婷)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