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 点亮创新创业“梦工场”
我省包括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内的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积蓄龙江创新潜能的智慧集群,在这里,创新思维正被前所未有的激发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创业者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梦想虽然遥远,但只要努力,有一天,它会成为现实。
在包括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内的我省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生活剧,有梦想突然照进现实的狂喜,有从顶端跌入谷底的悲怆,有默默耕耘、不知前路渺渺在何方的迷茫,还有百折不挠、折戟沉沙不回头的悲壮……随着这些剧目的不断上演,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发挥着助力科技创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产学研结合示范,推动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前,记者走访这些积蓄龙江创新潜能的智慧集群,在这里,创新思维正被前所未有的激发……
当我自信心膨胀时,是来自科技园的那个声音“别盲目扩张”使我冷静下来,不然现在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走在校园里,到处能看到胡乱张贴的小广告,我当时就想着能不能承包校园里所有的广告牌,然后再转租出去,既能规范小广告,也能从中获利……”正缘于一次思路的创新,当年还是一名普通大二学生的李男走上了自己创业道路。日前,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理工大厦七楼,哈尔滨洪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85后”李男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业路上的惊险剧目。
搞培训、卖二手手机,李男背个小包,在校园里尝试过很多挣钱的道儿,但最终身在农业大省的他选择了农业。
“第一桶金是这个项目带给我的”,指着办公桌上一架颇为抢眼的喷灌机模型,李男说这是他事业的真正起点。
那是2009年、已经大四即将毕业的李男来到北京寻找项目,在一次展会上,他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农业喷灌机项目“一见钟情”。他想,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这种喷灌机一定很有市场,而且当时省内还没有人代理这种喷灌机。“但一开始并不托底,赶快找了科技园的老师咨询后,才敢抱对方大腿。”那一年,李男成立公司正式入驻科技园。随后,在科技园的帮助和指导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对喷灌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等进行改造,“说白了就是把东西本土化,让它的性能适合咱这黑土地的结构,操作模式更符合咱们农民的‘口味’”。
2010年,喷灌机销售了20多台;2011年,100台;2012年,1000台。适销对路,加上当时我省“节水增粮”政策带动,李男公司改造的喷灌机迅速打开了市场,公司销售额从最初的3000万元猛增到3亿元以上,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喷灌机代理商。
形势一片大好,李男计划着进一步扩张,“当时想投入1亿多买下在哈尔滨加工喷灌机配件的工厂,这样喷灌机项目产能就会大大增加,当时净资产评估都做完了。”然而,一直支持他的科技园却一改常态,给他泼了冷水,“科技园的专家和老师都提醒我,‘别盲目扩张,再仔细考虑考虑’。多亏当时听了专家的建议没买那个厂,2013年咱们省‘节水增粮’项目停了,喷灌机的销量一下子降到200多台,要不是专家让我‘冷静’,现在只有死路一条。”
经历这次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后,李男的企业在科技园的建议下逐渐转型,不再以喷灌机“一枝独秀”,而是“大批量引进、改造农业机械产品,包括动力设备、农具、植保、收获机械和秸秆打包设备等五大系列五十余个品种。”成功转型的企业站稳了脚跟,如今,企业的年销售额仍保持在3亿元以上。
科技园的帮助不止于此。在田里安装喷灌机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下田,直到夜幕降临才能回去休息,三餐都在田里吃,夏天一不小心胳膊碰到喷灌机滚烫的架子会蹭掉一层皮,就这样他和公司的技术人员曾经连续4个月都没回过家。而一些竞争对手根本找不到技术人员去安装。李男说,自己能留住人才,离不开科技园的悉心指导,“我刚成立公司那会儿科技园的创业导师就告诉我,要走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虽然当时企业只有三个人,但我给每个人都买了五险一金,员工从一开始就有安全感。”此外,“依托大学的环境,科技园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才资源,学校里面配套设施完善,很多毕业生觉得来这工作跟之前上学差别不大,可以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自己一个人站在林子里害怕,人多了就不怕了”,李男比喻道。依托哈理工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以科技园电子商务基地、创业实验室等平台,通过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培育成长性好的创业团队,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追踪服务,扶持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正是由于有了科技园在背后的强大支持,很多像李男一样的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从项目诞生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天堂
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这里鼓励一切创意,并为每一份创意寻找实现落地的可能。
2013年12月,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引进中关村探索创新型孵化器的建设机制和模式,在原有孵化器的基础上建设了创新创意孵化器,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创新梦工场”。
毛线粗的蓝色“塑料绳”作为原材料加入3D打印机,一个多小时后,一个巴掌大的小飞机就初见雏形了……“特殊的材料经过3D打印机处理,就可以把电脑设计的平面图像进行立体还原。”创新梦工场中,新材料3D打印团队负责人小李向记者讲解3D打印的奥秘。记者看到,这个小飞机的一些部位藕断丝连。小李解释说,“这是我们团队试制的3D打印新材料,比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3D打印材料便宜,如果试验成功,就能大大降低3D打印的材料成本。现在看这个材料打印出的模型外观并不理想,我们回去要修改参数再试制。”小李说,“我们团队主要是进行造型设计和定制性服务,孵化成功后,企业有两个方向,可以应客户要求生产个性化工艺品,或者应企业要求生产概念性产品模型。”
当天,记者在创新梦工场的创意设计制作区看到很多像小李一样进行创意设计的大学生。据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部主任刘志军介绍,创新梦工场分为创新大课堂、创意设计制作区、多媒体制作区和创意展示推广区四个功能区域,为了给研发团队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还专门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多功能喷绘机以及整体化音频视频剪辑设备,供学生免费使用。“而且我们这个梦工场是对全省开放的,只要是心怀梦想,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我们都欢迎。”
赵志坤就是被“创新梦工场”从万里迢迢的北京拉回来的。赵志坤2013年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公司做了软件工程师,可在得知创新梦工场的情况后,他毅然决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来这里进行项目“孵化”,“主要还是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回来试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和团队现在正孵化“校内易购网”的项目,“我们这个校内易购网是想打造大学生自己的创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商家可以发布商品、外卖等信息,用户只要下载APP客户端就可以知道校园附近好吃的好玩的信息了。”据他介绍,该平台已经在哈尔滨江北的三所大学进行试推广,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并准备在2015年转战江南,大展拳脚。
“虽然科技园在确定孵化学生的每一个创意项目之前,都会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但这些项目是否能最终成功走向市场,谁都说不准,而且也有的学生因为毕业、考试等原因放弃孵化的,不过,我们就是要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做梦的地方,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刘志军告诉记者,“创新梦工场”相当于科技园的“创业苗圃”,科技园以孵化创新团队和项目为目标,将“育苗”成功的团队和项目落户园区,助力科技园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商务、信息、咨询、市场、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企业策划等,使企业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科技园还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组建中介服务联盟、“企业联络员”队伍,分析研究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孵化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在2013年的国家级孵化器评估中,哈理工大学科技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位列国家A类孵化器,是我省唯一一家“优秀”孵化器。目前,园区在孵企业101家,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毕业企业51家。科技型企业100%通过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4家企业负责人获选省“创业小老板”,2家企业获选省“明星企业”,科技园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快速提升。
创新孵化模式,期待更加灵活和开放,加速创新创业过程
作为我省最年轻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虽然在2014年刚刚完成这个华丽转身,但是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我们科技园依托学校强大的专家、技术资源,主要引入的都是涉农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有入驻企业77家,与我省其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都是‘工科’类相比,我们独具特色。”据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王磊介绍,该园是东北三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与别处孵化的科技企业不同,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李杰在科技园成立的是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主要从事生物产业技术自主研发、委托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服务。李杰带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酶制剂育种技术“食品级黑曲霉表达系统”,是安全、高效的新型工业蛋白质生产技术,为重组工业蛋白质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核心技术体系支撑。“这是项平台技术,可以提高酶制剂中酶的产量和纯度,创制新的酶制剂品种。”为将该技术更好地转化,李杰2014年初在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研发中心,从事新型酶制剂工程菌的研发,为酶制剂企业提供菌种。李杰介绍,“酶制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用在生物质综合利用、食品和牲畜饲料等诸多领域。”目前,公司已与国内两家酶制剂生产企业签订了委托研发和技术转让协议,正在研发真菌淀粉酶、脯氨酸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等十余种工程菌。
选择在学校科技园创办企业有很多优势,李杰表示,一方面可以稳定人才,以前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就走了,现在可以留人才在企业继续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开放的大型仪器借用平台,可以使企业在研发时节省不少经费;同时,学校在饲料、生物质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好的基础,可以与这些专业合作,优势互补,拓宽酶制剂技术的产业化路径。
虽然近两年我省大学科技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使科技园在提档升级中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但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的郑先生认为,如果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更为灵活和开放,会加速创新创业的进程,于是,他借鉴中关村的创业咖啡模式,在哈尔滨筹办了创新型孵化器——斯达普创业咖啡。
大学生创业者、哈尔滨中智拓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没想到,公司获得的首笔130万元天使投资竟然是在这家咖啡馆谈成签约的。李刚将这里比作“天使投资牵线地”,一个集聚了创业者、好项目、投资人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
诸多哈埠大学生带着创业项目慕名而来,不少老板、民间投资人也会隔三差五登门寻找项目。“功成创业汇”是每周五固定的项目路演活动,也是咖啡馆人气最旺的时刻,常常是台上的创业者带着自己研制的机器人、社区管理系统等各色创业项目口若悬河,台下投资人或是争相提问,或是指点症结……有关财富演绎的奇特构想与商业实践,经常让这里人满为患,后来者只能站在过道上。哈尔滨一位青年教师创办的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低温升胚芽米精磨机”致力于研发生产“活性高纯度胚芽米”,大米留胚率高达95%。经在“功成创业汇”推介,公司获得了上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100万元,本地天使投资人投资20万元。目前通过斯达普咖啡进行项目路演成功获得融资的项目有5家,累计融资额310万元,另有6个项目初步达成投资意向。这家充满激情的创业交流场所,甚至吸引了韩国、加拿大科技代表团前来造访。
作为我省最具人气的创新型孵化器,斯达普打破传统的物理空间限制,构建全新的“线上资讯与咨询、线下服务与支持”相结合的O2O创业孵化服务新模式。依托斯达普创业主题咖啡,通过定期为孵化企业组织的各类线下主题活动,传播创业理念、分享创业经验、整合创业资源。目前,斯达普已有虚拟孵化企业70余家,全部通过线上孵化平台申请入孵并签订孵化协议。
据统计,目前我省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家。今年,我省新建了2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72家,在孵企业达2714家。省科技厅园区处处长李力表示,省科技厅将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孵化器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一是提高孵化服务的层次,由简单的物业服务向创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层次转变;二是提高毕业企业的比例,不断引进和孵化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完善创新孵化链条,探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建设。鼓励像斯达普这样的创新型孵化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孵化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
人们常常把梦想比作一个蛋,“梦想蛋”的蛋壳里是我们精心孕育的期望。就像孵化小鸡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梦想蛋”要孵化成为一个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以生存,就需要一个类似孵化的环境,解决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问题,利用好国家政府给予的相关支持政策,在孵化器的大环境之下顺利成长。
政策看点
我省重新制定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创办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办公与生产场地、融资、信息、管理、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服务功能完善、孵化效率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奖励或者补贴等支持。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