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怎样考出水平

03.06.2016  02:07

  不久前,兰州交通大学3名学生给校领导写信,表达对学校考试的困惑,提出增加难度、变换题型等诉求,让考试真正体现学生实际水平。据报道,校方高度重视,已部署整改方案。大学考试关乎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个人评价。那么,衡量一所大学考试水平的标准何在?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做到贴近实际、科学命题?又该怎样优化成绩评定、改进考核方式,更科学地考查学生?

   试题当有个性

  我上的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各科考试基本上采取平时考试、期末考试按比例计分。期末考试主要考学科基础知识,题型比较单一,主要考察平时上课的听记,以及课后消化吸收。平时考试,教师出题大多颇具个性,正是这种个性让我们学到了“真东西”。

  例如,教中国文学史的教授出的题是:找出《史记》中五首歌,并分析司马迁将其写入著作的用意。这样的题目逼得大家不得不翻开原著,去从文本中研究分析。再如,教古代汉语的教授出的题目是:对《论语》中“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袭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一句进行句读,并阐述理由。这基本上就是一篇小论文了,很考验学生搜集材料、分析论述的本领。总之,大学考试目的不仅在成绩,还在于督促学生真正学进去。

  ——@何亚兵

   让“学霸”显出来

  高考之前使劲学、考上大学拼命玩,这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客观现状。有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无所事事,满足于“60分万岁”;有的甚至感到不适应,怀念起高中时代充实的学习生活。

  无论处在什么教育阶段,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如果大学的课程考试失之于宽或疏于创新,题目设置陈旧、简单,体现不出所谓“学渣”与“学霸”的差别,就会让考试的公平性打折扣。因此,一些高校应认真审视并改革既有考试方式、内容,保障考试公平,让一些平时不学、全靠突击的学生吃点亏。

  ——@陈真

   走出应试窠臼

  我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有一次考试印象很深。上午,老师让同学们去火车站广场逛逛;下午,考题出来了,要求写一篇见闻。火车站广场可谓社会的缩影,如何观察、记录,就看有没有一双“新闻眼”了。这样的考试,既是一种创新,又非常接地气,能够检验出考生的专业能力。

  如今,一些考试还没开始,内容已猜个八九不离十,让人五味杂陈,这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缺乏创新。大学考试应考出个性、考出特色,围绕专业知识,重点考核学生的思辨能力,让有扎实功底者脱颖而出,让习惯于“猜题者”无用武之地。这才是负责任的考试。

  ——@耿宝文

   做好“顶层”设计

  每临考试周,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往往人满为患、灯火通明,甚至食堂、咖啡厅等也成了占座圣地。期末考试与学分、奖学金等紧密相关,其公平性事关校园学风,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

  可以从制度、人两方面考虑。在制度上,应切实维护教学公平,既可以多措并举,强化对教学诸环节的监督;又需要加强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裁判员”的素质。在人的方面,应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努力得到应有回报。因课制宜、贴近实际、科学命题,细化成绩评定,强化教学全过程全面考核的导向。由此,才能避免试卷简单、评判不公等诸多争议,守护教育公平。

  ——@小海螺(据人民日报)

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