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军团”阜南抢收秸秆 “南北”合作呈现双赢结果

06.06.2016  15:11

  本网讯(赵敏黾)自从于忠学的打捆机下地干活,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的干部们,才算松了一口气;地头儿草垛上的铺盖卷儿,也可以打包回家了。 

  现在,大庆杜尔伯特烟筒屯镇农民于忠学,是阜南县的红人。 

  原因很简单,他的机械进地收秸秆,老百姓不用再点火偷烧,乡镇干部不再24小时蹲守。最重要的是,环保这个大问题迎刃而解。这里的“狼烟四起”,受熏的不只是本地的一疙瘩一块儿,而是波及甚远。 

  进入麦收季节,严禁秸秆焚烧的宣传标语成了乡村、田野最美的“装饰”,所有乡镇村干部戴上禁烧的红袖标,所有乡镇村干部的私家车也贴上了禁烧的红条幅,禁烧宣传全覆盖,决不留死角。 

  除了宣传,还有田间地头的严防死守。每一地块安排两名巡逻人员,身穿迷彩服,戴着红袖标,骑着摩托车,个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务是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处理紧急突发情况。 

  目前,在阜南县,秸秆禁烧是各乡镇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家根据实际制定了各种防烧措施,有的乡镇甚至动用了小型“无人飞机”,实施空中监控。 

  前几天,王家坝镇和曹集镇召开的秸秆禁烧动员会上,于忠学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讲解自己队伍的工作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内容。于忠学的到来,为这几个乡镇的禁烧工作吃了“定心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回事儿?前几天,当地下了几场雨,导致麦收以及秸秆打捆工作无法正常启动。 

  这些日子,于忠学一天要看十几次天气预报:“打捆作业最怕下雨,秸秆潮湿,打了捆就会发霉,电厂也就不要了……” 

  好消息终于到来。连续两天的艳阳,将5月27日那场雨的“阴霾”赶走,5月30日,阜南县的麦田上,呼啦一下子冒出了上百台大小机械、几百号人,人机合作,干了起来。其中三分之一是于忠学的人马。 

  王家坝镇蒙洼大桥下,机器轰鸣,搂草机前面开路,将散落地上的秸秆拢在一起,形成一条条长龙形。后面的打捆机追着前车的轨迹前进,前面吃进松散的秸秆,车后吐出成捆的方包。 

  “这都是咱老家来的司机,经验丰富,干这活儿手拿把掐。”于忠学边和记者说话,边走到地里查看秸秆的干湿情况。 

  记者发现,田里除了于忠学带来的统一型号的作业机械外,一些小型三轮、四轮车格外显眼。“这是当地农民的,负责把打好捆的秸秆拉到路边,咱们再装车。” 

  “这是第几车了?一车装多少?”“第四车了,一车20多捆……”一辆四轮车卸车的时候,记者与司机聊了几句。对方是当地团结村的村民,名叫张振虎,等待种下茬庄稼的空闲时间,他出来干点儿活。按照正常打捆进度算,他一天最少能赚二三百元钱。 

  据烟筒屯镇宣传委员杜春雨介绍,这次“于家军”南下,于忠学带来200多人,大部分是烟筒屯镇本地人。常年跟随于忠学“南征北战”。另外,此次作业,当地也有近千人“参战”,打零工,赚快钱。 

  对于当地人来说,于忠学一班人算是外来客。他们对待这个外来人相当热情,如“座上宾”一样看待,全方位提供服务。 

  说到与于忠学的合作,王家坝镇镇长余海阔赞不绝口,2014年,镇里与别人合作过,但效果不太好。今年,他们用挑剔的眼光找到了于忠学的队伍,双方签订了1万亩的秸秆打捆合同:“先是通过视频资料了解老于团队的作业情况。后来接触发现,他们的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到每一个地块查看时,老于进到地里用脚踩踏地面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把活儿干好,这是王家坝镇和于忠学双方的想法和努力。 

  怎么干?镇里帮助于忠学与各村对接,根据整体情况选定场地,机械人员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待命;运输道路全部踏查一遍,该修的地方修,保证不误事儿;各个工作点配备村干部现场服务监督,处理突发事件;人员住宿、就餐,安排得妥妥当当;每辆车装配GPS定位仪,作业面积分毫不差;每个地点还配备一支最少20人的应急队。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秸秆转化成钱,变废为宝;秸秆得到综合利用,减少了焚烧的压力,解决了环保的大问题……”余海阔不住地夸赞这次“北军南下”跨省作业。 

  在当地,这次叫午季麦收,是去年国庆节时种下的,今年5月份收获。这茬庄稼收获后,农民马上要进行旱稻种植,期间也就是20天左右的空当,所以秸秆打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眼下,当地已经进入了雨季,抢抓良好天气打捆,尤为关键。用于忠学的话说,这是一场与天争的战斗。 

  时间紧迫,就要未雨绸缪。开工前,王家坝和曹集镇政府早早与于忠学沟通研究,针对现有的问题以及可能突发的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 

  “有的地方道路限高不够,我们的运输车辆无法正常通行。” 

  “别着急,我现在就让人去办……” 

  打电话的是于忠学,接电话的是曹集镇镇长唐洪彬。 

  双方通话十分钟后,镇上的电力工人就出发了。 

  “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咱们自己可别掉链子……”施工前,于忠学安排各个分队收前培训、检修车辆、分配任务、进场对接…… 

  在蒙洼大桥下检修车辆时,司机把车启动不久,队里的技术大拿胡少奎就听出了问题:“打捆机的传动齿轮可能有问题,拆开看看……”几人二话不少,打开一看,果不其然。 

  在于忠学的队伍里,像胡少奎这样懂车的人不在少数。 

  5月30日的开工,代表“大庆军团”在阜南的秸秆打捆战正式开始。这一次,当地的6万亩秸秆经于忠学的手实现了价值转化,变废为宝。 

  “老于的打捆作业以及管理运输模式,给我们当地企业树了标杆,对于今后长期的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起到了打样儿作用,值得学习,值得借鉴。”余海阔认为,此次“南北”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