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业制造”走进十余个国家 出口额达880万美元

16.12.2015  11:54

  一粒种子,经过半年左右的生长期,收获后再加工,漂洋过海“迈”上了国外的餐桌。


  截至11月末,大庆农产品深加工出口额达880万美元,大庆市“农业制造”走进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十余个国家,1.5万人在这条产业链上获益。


  农产品漂洋过海赚外汇


  在大庆市8家出口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这头的一枚枚鸡蛋、大豆、西红柿在流水线下走过,那头的蛋黄粉、素食、罐头在流水线成型,而后漂洋过海,换回了花花绿绿的外汇。


  这些企业出口的产品有洋葱、绿豆、粘玉米等8大类15个品种。其中,50%经过深加工后外销。


  在肇州兴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枚枚鲜蛋经过抽检、验照、洗蛋、消毒、喷淋、吹干、打蛋、分离、过滤后,制成了淡黄色的蛋黄粉。据公司负责人讲,这种蛋黄粉用于面包、蛋糕、饼干、冰淇淋、鸡精、奶粉的生产,以方便、无菌的优势代替鲜蛋,同时还是皮革、医药、造纸、化妆品的良好用料,深受国外加工企业的青睐,市场前景可观。


  为了让大庆市的农产品销售有一个更好的前景,大庆市以“走出去”、“引进来”为重点,推动农业开放发展。通过深化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开放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开放型农业合作机制。


  明年,大庆市将依托棚室果蔬和绿色食品产业优势,组建对俄出口企业联盟,在具有贸易基础的俄方“秋市“和“克市”两个城市建立大庆果蔬仓储、批发、营销中转站,选择适宜的超市、社区建设销售网点,实现“先落地再占地”的预期标准。


  基地面积超计划85%


  市农委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大庆出口基地计划落实面积2万亩,实际落实3.7万亩,比计划超出85%。出口项目的看好,带来的是大庆市农业特色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


  而这超出计划的种植面积,是经过认真调研,为了让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拥有一定份额后才产生的,以产业视角、市场导向、比较效益为原则,来调整种植结构。


  出口基地有了,并不是一种了之。据了解,大庆市出口基地的要求比其他基地高,要经过检验检疫局检查、审核,而后登记备案。不仅如此,从种植到收获,都是采用规范化操作,根据土壤条件、作物养分需求、综合管理要求,合理种植,减少和预防虫害的发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喷施农药,而且使用的都是生物、有机农药,替代了高毒高残留农药。


  据出口基地的种植户们讲,从种到收,都是按照标准进行,要不口岸那儿就过不了关。


  农产品出口,挣来的不仅仅是一沓沓外汇,还有种植的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因为,出口的农产品通过整合的方式,把大庆有特色的农业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种植标准、模式、出口标准后,解决了种植户没有目的种植,市场没竟争力的问题。


  目前,全市的3.7万亩出口基地中,陆地果蔬已全部出口,棚室果棚、杂粮、杂豆的销售则刚刚开始。


  2016年,大庆市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计划达到5万亩,对俄果蔬出口达到5000吨以上,实现销售额1000万美元,全市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力争达到2000万美元。


  1.5万人在产业链上获益


  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如今全市1.5万人行走在这条“黄金链”上。


  窦金波是高台子泰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今年他种了50栋大棚(相当于30亩地)洋葱,亩产1.2万斤,出口俄罗斯后,卖了43.2万元。


  窦金波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所在的合作社以及组织合作社种植的企业都是这条产业链上的受益者。


  大庆萨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收购和组织农民种植洋葱,据公司负责人讲,洋葱出口俄罗斯,利润达60%。而且洋葱直接出口,每斤能多卖2毛钱,一共多卖了80万元。


  出口产业链的形成,把大庆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户、单体的分散户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联合体,大家“捆”在一起,由一个“家长”喊一个调子,听一个“口令”,不再“单打独斗”地闯市场。延伸产业链条,让农业的“红利”为百姓尽享。


  龙泰农业集团过去只有2000亩的种植量,产品出口后,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受益人群由过去的几十户扩大到1万多户。为啥?市场“钱”景好。


  农产品出口带动了种植、加工、运输等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庆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更多机遇。如今,有25万栋棚室果蔬在这条链上找到了市场。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