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7.7万户

02.11.2015  13:18

  大庆网讯(记者震宇)“参加合作社真不错,技术有指导,销售有订单,我只要一门心思种好番茄就行了。”大同区祝三乡农民于福胜自打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年年看涨。

  2013年,于福胜加入庆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以色列”番茄,纯收入达40万元。去年,他种高产耐储运的美国“欧盾”番茄,又赚了。

  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员32户,瓜菜大棚120多栋。合作社会长陈密军认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管理。

  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并专门派人指导社员种植,最后统一销售。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安排专人对社员的种植基地全程负责,每年随机进行两次定量检测,如若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就进行罚款处理。

  如今,社员们已意识到合作社严格管理的必要性,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合作社要求进行耕种,保证了果蔬的质量,也打响了产品的名声,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时下,合作社品牌意识在增强,但走品牌路线的合作社占比还很小。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为了能增加效益,一些合作社已经付诸实践,探索办企业的路子。

  林甸县的李传财以自己的稻米加工厂为基础,联系当地的群众成立了合作社,种植加工一条龙。生产中,合作社赊给社员稻种等收购水稻时统一扣除,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稻米。一年水稻种下来,社员每亩地增收上百元,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入社。

  “原来水稻加工厂从镇上收购水稻,成本比从合作社收购低,但质量得不到保证。”李传财说,宁可少赚钱,也要狠抓质量。质量有保证,合作社的大米销售很火爆。去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走加工路线,效益比单纯种地明显好很多。

  近年来,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特别是农民合作社迅猛发展。记者从市农委经管站了解到,目前,我市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近3000个,开展运作的有1843个。有的靠制度约束,有的靠品牌、管理,有的靠加工,不同的合作社蹚出了不同的致富路。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金桥”,一个个专业合作社连着市场和龙头企业,将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出去,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还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成为助农增收的好帮手。

  “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把农户个人办不到或是难以办到的事承担起来,让农民‘抱团’闯市场,使农户在低风险的状态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市农委经管站的周站长说。

  目前,全市围绕畜禽养殖、中药材、无公害蔬菜、棚室果蔬等特色产业,组建种植、养殖、加工、收购、销售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43个,覆盖农户7.7万户,入社人员比非社员年多赚2000元。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