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玉米示范区大型喷灌作业。
花卉经济蓬勃发展。
“大庆号”农产品琳琅满目。图为老街基土特产品展示店。
冬捕。
标准化规模牧场。
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景。
规模棚室园区。
核心提示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10年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连年突破100亿斤,以不到全省6%的耕地产出了占全省10%的粮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所属四县全部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畜牧养殖发展优势区域、全国奶牛生产十强市。大力推动棚室建设,打造农民致富的“绿色工厂”,设施农业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是引领区域农业发展的示范板块。2012年12月,大庆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今年1月26日,经农业部正式认定,大庆成为我省唯一整市申报和推进、全国42个地市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工业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示范主题,构建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产业更为突出,产业链条优化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农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构建“1546”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立足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构建“1圈、5带、4园、6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圈”,即环城都市农业圈,近郊区依托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和良好生态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互动融合,构建城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空间。
“5带”,即全力建设优质玉米产业带、松嫩沿江水稻产业带、科尔沁沙地杂粮产业带、奶牛养殖产业带、生猪大鹅养殖产业带。
“4园”,即立足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建好肇州杏山国家级工业园、肇源大广省级工业园、杜蒙德力戈尔省级工业园和大同新河市级工业园等4个农产品加工园区。
“6区”,即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保护农业生态,全力打造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原规模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奶牛优质高产示范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区、东北地区“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6个现代农业功能示范区。
突出培育十大重点产业
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突出培育10个重点产业。
玉米产业。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全力建设60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引进、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促进由高产低值向优质高值转化升级。创新栽培模式和耕作方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完善配套大型农机、农田水利,提高生产耕作质量和单产水平。培育壮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加强资源深度开发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着力发展优质产品和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拓展加工转化增值空间。
水稻产业。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重点建好5个10万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区块,到2020年水田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加快主栽品种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实施水田标准化生产,普及先进栽培技术,推进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到2020年标准化水田面积达到100万亩。扩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建立物联网和可追溯系统,到2020年绿色有机水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到2020年大米加工总量达到100万吨。
杂粮产业。规划建好小米、杂豆、葵花、花生、红高粱等10个重点产业基地,到2020年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加强投入品管控,完善配套监测系统,提高品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高端开发保健食品,挖掘产业增收潜力。
果蔬产业。高标准建设10个大型棚室果蔬园区,大力发展棚室果蔬生产和特色果品种植,扩大露地果蔬生产规模,到2020年果蔬面积发展到60万亩。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精细包装、高端销售,完善物流配送,畅通销售渠道,扩大出口规模,到2020年设施农业产值超过70亿元。
乳品产业。加大奶牛良种引进和扩繁力度,加快扩张高产核心种群,到2020年奶牛存栏总量达到50万头。联动推进“三退三进”和“8吨奶”工程,全面推广新技术,到2020年标准化规模牧场达到1500个,规模饲养比重达到80%,牛奶产量达到240万吨。积极引建高端奶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多元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
生猪产业。重点扶持年出栏规模2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到2020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50万头。全力建好国家级原种场、二元母猪繁育场和生猪供精站,形成良种供应架构。大力发展屠宰加工,加快推进品牌化建设,到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25万吨。
禽类产业。推广禽类养殖产业化经营模式,到2020年禽类饲养量达到1亿只。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行“六统一”管理,提升养殖现代化水平。加强地理标志认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禽产品的认证及开发,开发特色、高端产品,到2020年禽肉禽蛋产量达到26万吨。
水产产业。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到2020年放养水面发展到210万亩。优化品种结构,扶持扩大名优品种套养面积,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万吨。
生态产业。培育发展林果经济,适度扩大寒地果树栽培规模,到2020年林果栽植规模达到3万亩。提升发展苗木经济,到2020年林木种苗培育面积达到3万亩。扶持发展花卉经济,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花卉产业基地。稳定发展药材经济,到2020年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壮大发展饲草经济,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到2020年饲料加工量达到130万吨。
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创意发展环城都市农业,建设一批精品果蔬生产基地、农业主题公园和农业庄园,形成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圈。到2020年农业旅游观光AA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5个。
提升现代农业六大功能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提升现代农业6个方面功能。
粮食保障功能。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产能,打造“东北大粮仓”,到2020年粮食总产达到130亿斤。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组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到2020年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统筹农田建设,提升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和单产水平,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75%以上。
原料供给功能。全力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到2020年“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发展到80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达到600个。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建好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到2020年规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扩大青贮种植面积,支持玉米转化加工饲料,大力推进非粮饲草料深度开发,丰富畜禽饲料资源储备。
就业增收功能。引导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升生产效益,拓宽增收渠道。支持群体创业致富,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扶持农民创办服务型实体。指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形成规模和品牌。拓宽务工农民就业领域。到2020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生态保护功能。统筹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突出地力涵养、水利治用、草原养护、农林覆盖和大气清洁。
观光休闲功能。创意开发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农家美食等旅游项目,推进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转移。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和农民自主投资景区景点。
文化传承功能。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元素,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品牌。支持举办地域民俗和特色节日,推动农业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弘扬。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养“五新”农民。
健全六大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乡镇农机服务站建设,广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和农机作业公司,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抓好各环节检验检测,建立可追溯系统,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健全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大力支持经营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加大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体系。强化基层防疫部门建设,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全面推广“防、监、检”三位一体的防疫模式。扶持发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高病虫害防控科学化水平。
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服务体系。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生产经营模式的新变化,推进新兴业态进入农业领域,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加快完善粮食、果蔬物流仓储功能,打造物流服务全产业链。
健全工作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更多政策资金投入到示范区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记者李飞 图片由黑龙江日报大庆记者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