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改:道外老区振兴的基石

06.08.2014  15:50

  “不是做梦吧?”2012年9月4日,桥头屯居民刘岩两只手紧紧握着群力新居的钥匙。告别37年“坑居”的老宅,即将搬进“天上”的新家,一套16层的85平方米“大宅”。

  “1号,赵淑珍。”2013年8月9日,北岗社区居民赵淑珍听到协议组叫自己的名字,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排队两天两宿的疲劳被一阵风“吹”走了。不再忍受积水的围困之苦,马上就能住进高楼林立的陶瓷小区。

  今年,相似的故事还在上演。7月21日,联合社区居民刘学滨成为水源、联合社区避险搬迁的第一人。为了这个第一名,老刘提前三天就在协议组门前排队。他说,“一定为全家选个好房子,过上不再担惊受怕的安稳日子。”

  3年来,“告别棚户区、住上好房子”成为道外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这个百年老区雷打不动的工作目标。

    今年棚改量占全市总量的90%多,百年老区迎来大棚改

  2008年道外区启动棚改以来,规划区片34个、面积348万平方米,居民总户数3.72万户。其中,1.22万户主要集中在三棵、新一街道办事处等沿江地带的大片棚户区中。

  三棵、新一街道位于道外东部沿江地带,靠近松花江、阿什河,地下水位高常年反渗,加上没有排水设施,积水长期存蓄无法排出。多数房屋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时间长、基础差,墙体断裂的危房随处可见。

  从小就住“水淹房”的刘岩是桥头屯三道街坐地户,对老宅的记忆,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盆盆地往外淘水,这一淘就是30年。

  很早就退休的赵淑珍夫妇,因“经济问题”一直坚守在房檐开裂的危房里。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顺应棚户区居民的搬迁意愿,道外区棚户区改造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强烈关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铎几次来到桥头屯、新一等社区,走进低矮的居民家中,亲身感受居民们的困难,反复调研棚改工作并作出部署。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多次到桥头屯和新一街道办事处调研,并决定对桥头屯和新一地区实施避险搬迁。

  2012年8月29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对道外区三棵办事处桥头屯地区防汛排涝避险搬迁的通告》。经过市、区、街(道)三级相关部门的紧张工作,仅用29天时间,就实现桥头屯1022户整体搬迁。

  2013年8月9日,道外区依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对道外区新一街道办事处向江社区、北岗社区防汛排涝避险搬迁的通告》的精神,对新一地区向江、北岗社区实施避险搬迁。此次搬迁工作,也仅仅用时27天,创造了哈市避险搬迁及房屋征收的新纪录。

  2014年7月20日,道外区启动对新一地区水源、联合社区的避险搬迁工作,从而拉开哈市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改大幕。

  此次棚改,占地面积近26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6528户,征收房屋面积122万多平方米,三项数据均创哈市棚户区改造之最,今年道外区的改造面积达哈市全年棚改总量的90%。

  道外区区长井岗说,新一地区新一轮避险搬迁是全市最大的民生项目,也标志着道外区棚户区改造进入决胜阶段,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好事办好。

    住者有其屋、财产大增值,特殊政策助力大棚改

  一个地区的环境恶劣,一定与贫困有关。而一些家庭的贫困又往往与疾病相连。多年蜗居在棚户区的新一居民,大多收入较低生活困难。更有近千户家庭为低保户,其中上百户为贫病交加的低收入困难家庭。

  实现住者有其屋、生活大改善、财产大增值,无疑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目的。

  三棵、新一地区的区位决定这里的大片棚改不可能单纯地用市场手段解决。道外区反复调研提出搬迁安置方案,市政府更从“特事特办给百姓实惠”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政策组合优势,出台“一揽子”解决方案。

  避险搬迁实行易地安置(现房)和原地安置(期房)相结合,易地安置小区均为规划完善、建筑时尚的成熟小区。

  同时,实施依法补偿、依规救助制度。搬迁居民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依据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产权调换,住宅房屋可就近上靠标准户型,原房建筑面积部分免结差价,超出面积按综合建设成本补交购房款。

  残疾人低保户赵传亮,原住房不足30平方米,搬到民生尚都后上靠到50平方米,增加的20平方米面积让他高兴了一阵子,却又怕愁上一辈子,因为他要补交八九万元差价。这时,搬迁人员主动上门儿为他算了细账,低保户加残疾人共补助3万元,搬迁奖励1.2万元,再加上5000多元的安置补偿费,差价就减去了近5万元,剩余的面积先“租着”,等经济宽松了再出钱购买。

  就这样,赵传亮简单收拾一下家当,就入住了民生尚都的大高层,实现了他的安居梦。

    最短4分钟办结一户手续,征收指挥部感动哈尔滨

  拥有七八十年历史的新一地区,建筑混乱、居民成分复杂,避险搬迁的难度难以想象。为合力攻坚,市区联合成立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丛科明任组长,市住房局、市征收办和道外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同样,为强化一线工作力量,道外区建立避险搬迁工作推进指挥部,由一名副区长任执行指挥,从全区抽调上百名优秀科、处级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

  就是这样一支严守纪律、能打硬仗的队伍,凭借高度的敬业精神成为2013感动哈尔滨的英雄群体。

  他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向江、北岗社区3317户居民的登记任务;创新“一站式”服务,让居民一次即可办结协议签订、选号进户、结算水电、缴纳购房款等手续,出门即可拿到新家的钥匙;签订一份协议最快速度仅用时4分钟,最多一天签订协议263户;通过并户及拆除违建,节约财政资金4亿多元。

  这些纪录和成绩的背后是忘我的奉献。启动避险搬迁后的第一周,指挥部成员日平均工作时间达19小时。选号组成员葛冰累犯了心脏病,口含“速效救心丸”坚持工作;微机员赵蕾连续操作微机,手指被磨破;三组组长阎爽光身患多种疾病,每天服用五六种药坚持不下火线;共青团员公冕鑫,刚举行完婚礼就直接来到指挥部加班加点。

  有时,他们付出的不仅是辛苦和劳累,还要面对生死考验。验收二组组长王玉岭坚持原则,令个别居民心生怨恨,纠集社会人员持刀对其进行要挟;五组组长刘文博也曾被人尾随,直至报警才摆脱困境。

    改造一个棚户区,就为道外老区振兴奠定一块基石

  持续多年的棚户区改造,让道外区看到这一最大民生工程胜利的曙光。改造一个棚户区,就为道外老区振兴奠定了一块基石。

  自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道外区共启动34片、348万平方米、3.72万户的棚户区改造。目前,已有16片、179万平方米、2.5万户安置进户。特别是近3年来陆续启动的沿江区域的棚改,直接提升数万困难群体的民生质量,在改善城区环境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

  走进一户户棚改家庭,迎接的是一张张笑脸,住房面积大了、舒适性提高了。

  再看看一处处棚改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一步实现现代化,水灾火险、交通不畅、环境“脏乱差”等烦恼一去不复返。

  将于年底开业的哈尔滨十里河灯饰城和哈尔滨百盛购物中心(太平桥店),正是道外区利用哈港务局、太平桥等棚改项目引进的知名商贸企业,道外区从而步入对传统商业区的整合阶段。去年展开的新一地区棚户区改造,未来将给道外区让出数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空间。

  道外区委书记马旦曰说,市委下大决心对道外区实施大棚改,这是道外区实现“老城复兴新区崛起”目标的最佳机遇和最大考验,从长远的民生利益和城市发展角度出发,道外区的棚改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开发、高质量建设”的原则,要改一片、兴一片、富一片、美一片。(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