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压榨产能近1.4亿吨
从2006年1月大商所上市豆油期货,构建起大豆及其下游豆粕、豆油这一国内期货市场首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品种避险体系,至今已有十个年头。而国内外油脂人每年11月所惦记的,由大商所与大马交易所每年在广州举办的油脂油料行业盛会-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今年也走进第十个年头。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十年来,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大豆、豆粕两个品种发展成为包括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系列品种板块,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结构日趋完善,产业国际化程度空前加大。而油脂油料产业大会,也伴随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成为行业交流沟通的高端平台。
品种体系逐步完善,揭开油脂油料期市新篇章
作为最为完善的期货品种链条之一,油脂油料品种体系是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商所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5个品种共计成交4.21亿手,占大商所交易总量的近五成,占全国51个期货品种成交总量的14.43%。
2006年之前,在油脂油料品种中,大商所只有大豆(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豆粕期货品种。经历2004年大豆价格短期狂跌百分之三十多的“大豆地震”,国内油脂油料企业开始深度介入大豆、豆粕期货避险。然而,原有的大豆、豆粕期货品种并不能完全覆盖企业现货风险敞口,上市豆油期货、完全管理企业上下游经营风险成为企业的期待。同时,棕榈油作为全进口品种,相关企业经营风险也较大,同样渴望这一品种能上市交易。而在当时,豆油、棕榈油、菜籽油是我国主要消费的三大类植物油品种,据统计,2006/2007年度,三者消费量之和占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的71%,其中豆油和棕榈油年度消费量分别达870万吨和515万吨,相关实体企业避险需求巨大。
2006年1月,豆油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构建了大豆及其下游产品较为完整的避险体系和价格形成体系,使大豆压榨产业链企业有了一个覆盖上下游产业的、稳定的、全封闭的避险产品链,这也是国内期货市场首个产业链产品体系。
此后,2007年10月29日,我国第一个纯进口品种-棕榈油期货在大商所鸣锣开盘,我国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完善,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系列。
数据显示,2005年,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货成交量0.77亿手(单边,下同),成交额2.1万亿元,日均持仓31.21万手,占大商所市场的比重分别为77.78%、88.61%和72.65%。
2014年,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成交量3.76亿手,成交额16.5万亿元,日均持仓272.03万手,分别约为2005年的5倍、8倍和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9.22%、25.77%和27.37%。特别是豆粕期货,这一国内大豆产业企业套期保值操作的主要品种,自2012年以来年累计交易量一直位居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前三位。在国际市场上,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2007年至2014年,除2011年外大商所豆粕期货成交量均排名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前三位,其中2007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四年位居榜首。在这份榜单中,棕榈油期货由2008年的第20名跃居2014年的第5名,大豆和豆油期货也均列前10位。
在品种体系创新完善的同时,大商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油脂油料品种的交易机制。2008年4月,大商所首次推出豆油、棕榈油间跨品种套利交易指令,这是国内期货市场首次推出的基于交易所系统的跨品种套利交易指令,为油脂油料系列品种套保套利交易者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2014年7月以来,大商所先后推出棕榈油、豆粕、豆油等品种夜盘交易,交易时段覆盖面的扩大,为缓解价格隔夜跳空风险起到突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发展。
期货助产业发展壮大
油脂油料产业规模的发展扩张与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步行进。
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不到5000万吨,截至目前产能已近1.4亿吨,每年我国加工大豆7000万-8000万吨。2005年,国内饲料产量1亿吨左右,饲料企业1600余家,而今年我国饲料产量已经攀升至2亿吨,饲料企业增至9000家,并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014年中国大豆压榨报告及2015年展望》显示,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油厂发展的初始阶段,2004年,日加工能力在500吨到1000吨的油厂就可以算是一个大型油厂,市场运作属于粗犷式,无风险管理意识。从CBOT大豆价格从10美元/蒲式耳跌至5美元/蒲式耳的时候至2012年,国内油厂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和部分管理先进的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陆续提升,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出现质变,开始主动寻求利用大豆、豆粕等期货品种,同时通过内外盘套利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2012年之后,国内油脂压榨行业进入第三个阶段,在此期间,随着参与期市力度的加大,简单的套期保值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内外盘价差、外汇变化、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速度都成为企业参与交易的决策因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期货市场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细化操作阶段。
原东凌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飞曾表示,在2004年的“大豆地震”中,我国油脂油料行业经历过一次危机,相关企业虽然有了风险意识,但当时仅有豆粕期货这一条“腿”。2008年金融危机后,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外企、央企等主导了市场,套保理念开始在众多油脂油料企业中深植。
数据显示,2005年,参与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交易的客户共计7.44万户,其中单位客户2373户。2014年,参与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交易的客户增至40.68万户,其中单位客户6054户,分别是2005年的5.47倍和2.55倍。单位客户的交易比例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21.6%上升至2014年的40.9%;单位客户持仓比例较为稳定,始终保持在50%左右,在国内期货市场中均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运用逐渐娴熟,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期现结合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避险方案。如基差交易,油厂通过基差交易可以完成完整的境内外套利模式,锁定风险和利润。
境内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价格互动以及企业参与利用程度的加深,也直接推动了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豆品种便以无配额管理和3%的低关税成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品种,国内外期货市场相关性、互动性大大增强。随着进口大豆逐渐成为国内压榨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企业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参与利用程度也开始加深,国内期货市场品种体系的健全则进一步吸引国内压榨企业深度介入国内期货市场。通过国内外期货市场管理大豆进口和国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开始成为进出口和压榨企业的经营模式之一,这深刻影响了大豆产业和国内现货市场,也由此使国内企业在现代市场经营理念和模式上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市场化和国际化将推动油脂油料期市发展步入新境界
当前,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正面临两大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大豆直补进一步加深大豆的市场化程度,发展市场机制作用成为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提上日程,将进一步推动油脂油料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据提供的数据,2008年之前,大豆一直是国内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品种之一。2001年,大豆期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在全国期货市场占比曾高达75%和63%。2008年临储政策的出台,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价格,但这也使大部分国产大豆被束之“国库”,不仅限制了大豆价格波动幅度,也使得国产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脱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热情,大豆期货交易日渐萎缩。
“临储政策执行后,期货市场发现价格信号削弱,套期保值功能受到抑制。”期货相关研究员表示,一方面,由于国际与国内价格背离,东北与华北、黄淮地区的价格倒挂,造成物流混乱。远期大豆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参考依据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产区大豆全部涌向国储库,近几年现货企业生产加工和贸易量锐减,套期保值意愿减弱,大豆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受到制约。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大豆直补试点政策出台。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正式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大豆。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直补政策出台后,豆一合约活跃度显著提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脱离之前的收储托市政策保护,市场能更有序反映供应与需求的不同周期变化,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中心功能将得到提升。这利于形成国内独特的全球非转基因大豆定价中心,也为中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国际化是内地期货市场的一个战略方向。国内对东南亚的豆粕出口贸易以及棕榈油品种分布,均使得国内油脂油料与“一带一路”战略息息相关。
例如,棕榈油是一个纯进口的品种,基于我国棕榈油进口大国的地位,国内棕榈油期货交易活跃,2014年成交量是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的近8倍。而位于“一带一路”上的马来西亚作为棕榈油主要出口国,也开展有相应的毛棕油衍生产品交易,这为双方深化业务合作,使经营企业跨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可能,而市场的活跃和参与者的国际化特征使这一品种具备开展国际化试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企业的条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投资者对棕榈油期货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张敬成曾表示,很多马来西亚的种植园主、精炼商和出口商都渴望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他希望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与大商所建立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油脂油料市场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在市场发展进程中,工具的完善将为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的发展完善带来新的契机,积极筹备中的豆粕期权正成为产业企业的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