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成本的方方面面
一、种植大豆的收益:
这里讨论的成本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给出的全国平均成本,价格均使用的是收割期的价格。数据根据当年收割期价格和单产,调整为单位蒲式耳的收入情况,单位为美分/蒲式耳。
绝大多数的年份,美豆在收割期的时候亏损最多也就是50美分/蒲式耳。过去近40年的时间中,只有2-3年的收割期价格显著跌破了成本。在收割期,成本对于价格的的支撑还是有一定道理。从1976年到现在,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1976-1982年,单位蒲式耳大豆的种植收益很好,但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1982-1997年,大豆种植收益很稳定,没有连续出现大的盈利或亏损;1997年至今,种植收益大幅波动,期间曾出现200美分的亏损,也出现过接近400美分的盈利。
不同阶段盈利水平的差异我们将在之后的专题中讨论,这里放一张对应的种植面积的变化图表,此同种植收益或有一些相关的联系:
1982年之后很明显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都在缩减,一直到1997年左右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才开始回升,笔者猜测此是否同当时的土地政策有关系。
二、成本的看点:
既然我们看到成本对于大豆价格似乎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那么在这种大熊市的格局下,理论上,预测个1-2年的成本可以让我们大致估算出价格底部的位置。在预测成本之前,我们得看看用什么成本、这些成本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上文中讨论所使用的成本是USDA提供的全国平均成本。价格反映的是全国的基本面,那么成本也应该选用全国的平均成本才能对应。不同地区的成本会有很大不同,并且还要涉及到大豆是连续两年种植大豆还是大豆和玉米的轮作。另外,各地区单产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各个地区每英亩收益的巨大差别。
下图是USDA给出的2012-2014年间的大豆成本,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运营成本和分摊的管理费用。
大豆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六大类:劳务和租金、农药、化肥、燃料、机械和种子。很明显,在大豆的成本中,租金的占比达到1/3,其余成本占比和差别均较小。
有些分析在讨论成本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地租(属于分摊的费用),但我们认为成本还是要包括地租,因为美国目前90%的土地非自有,绝大多数农民都是租地种田。
下图这是伊利诺伊大学给的一份统计,在2014年,中西部地区71余万农户中,只有10万是自有土地,其余60万户都需要租地种田。根据历史的数据,在19世纪前期的时候,自有土地占95%以上,但之后自有率越来越低,到1990年时为30%,到最近就下降到只有10%。
逐一分析投入品的价格不现实,我们在下面简单讨论总成本同宏观因素的相关性。我们看到总成本同地租成本的变化高度相关,成本的增加同广义货币的增加呈一定的正相关,而成本同单产之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
价格同货币发行量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投入品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单产的提高。但通过分析成本端的变化来推测下一年的价格底部是很困难的。
几乎所有投入品的价格都会伴随产出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大豆种植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地租,地租的变化会伴随着农产品产出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当地绝大多数的农地都是出租而非自用,当季能种植的农作物除了大豆就是玉米,而大豆和玉米的价格联动也非常强。种植季时的成本收益直接影响种植面积,从而影响到土地的供求。
除了地租之外,大豆种植成本中还包含农药、化肥和燃料能源的支出,理论上这些价格应同原油价格有一定关系。但在一份报告中显示,通常在5年左右的时间,所有投入品的价格将跟随产出品价格调整到位。
所以,要提前1-2年的时间去预估成本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豆价格本身会影响到投入品的价格,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但在收割时使用当年的种植成本进行参考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0月报告基本确定单产,当年的成本也已经是一个确定的数字,由此我们能大致确定出收割低点的位置区间。
三、在考虑种植大豆收益时还要关注的问题:
美国农业部下属机构(FSA)每年都会有农作物的保险,保险的收益理应计算到实际的收益当中,今年的ARC/PLC等农作物保险的收入大致在60美元/英亩的水平。所以可能大豆卖价低于当年的成本,但考虑到保险的收入,农民也未必亏钱。
另外,很多农户会在开始播种前就在期货盘上做套保,因此实际的收入也未必取决于10月的价格。我们可能更多的应该去考虑收割季当地农民卖豆的反馈:在什么价位会惜售,在什么价位大量抛售。
四、大豆和玉米的简单对比:
最后我们用一些图来看看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
大豆和玉米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价格的波动比率基本一致、总成本和地租以及收益的变动基本一致。不同点在于,玉米的化肥施用量相比大豆要高的多(主要是氮肥),这一部分的成本差异能达到总成本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