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种群保护研究获突破
记者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获悉,黑龙江大马哈鱼(科研称大麻哈鱼)种群恢复与栖息地重建技术示范工作取得成果。该所研究人员经过多年跟踪调查,今年10月26日成功采捕到汤旺河标志放流大马哈鱼亲鱼5尾。通过现场标记检测,这些鱼均为曾经放流并洄游上溯至汤旺河支流西小河水域的大马哈鱼,在已修复重建的产卵场区域自然产卵繁殖。这也是继2015年之后又一次在放流水域采捕到的放流大马哈鱼群体。
汤旺河是松花江一级支流,也曾是大马哈鱼历史产卵场,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等多种原因,大马哈鱼资源在这一流域逐渐衰退乃至消失。在农业部财政专项“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和“黑龙江重要水域鱼类产卵场及洄游通道调查”项目的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课题组在汤旺河下游首次开展我国松花江水域大马哈鱼种群恢复与栖息地重建技术示范工作,连续5年在松花江支流汤旺河进行大马哈鱼标志放流,累计放流近40万尾幼鱼。
今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在2016年秋季大马哈鱼洄游繁殖期,课题组负责人刘伟研究员带领研究人员在松花江汤原段和汤旺河下游水域,开展大马哈鱼洄游通道和产卵场水域标志放流效果监测评估工作。科研人员采用超声标记、PIT标记大马哈鱼回归亲鱼,进行产卵场生境选择和上溯迁移跟踪实验,以及汤旺河大马哈鱼栖息地修复示范工作。
在对汤旺河中下游干流及支流前期调查基础上,选择下游支流西小河,通过河床底质改善、生物群落拟合、河道疏通、河道整治等相关生境修复治理工作,营造适合大马哈鱼产卵场的环境条件。通过水下摄影开展大马哈鱼繁殖行为观察,目前发现已有部分大马哈鱼群体在西小河自然水域中成功产卵繁殖。
此项工作的成果评估了汤旺河大马哈鱼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证明松花江支流汤旺河是大马哈鱼适宜的栖息地。这将对我国大马哈鱼类资源恢复和栖息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示范、借鉴,为大马哈鱼类资源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记者张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