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谁知道自己两个月后哪天出行?”——“史上最长铁路预售”三点疑虑待解

03.12.2014  11:00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专电 题:“谁知道自己两个月后哪天出行?”——“史上最长铁路预售”三点疑虑待解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30天后的火车票,你开始买了吗?60天后的火车票,你准备好哪天刷票了吗?

  中国铁路总公司12月1日起执行新方案,将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然而,面对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长铁路预售”方案,人们真正的担心还在几天之后。

   铁路预售期延长,三点疑虑蔓延

   ——疑虑一:我该什么时候买票?

  12月1日,在北京工作的四川籍务工人员汪宇成利用闲暇时间在手机上不停搜索“火车预售”等字眼。

  “12月1日起预售延长至30天,12月2日至12月6日预售期每天再比上一日延长6天,12月7日可以买春运开始当天的票。”汪宇成边算边念叨,却还是没有算好究竟要不要提前60天买春节回家的票。

  汪宇成的河南籍同事听说记者来采访,马上凑上来说:“回河南的票紧张得很,要是一开始不买就肯定买不到,可我怎么能在两个月前就算出老板到底哪天才给算工钱、哪天才能回家啊?

  不仅是务工人员,很多学生也在苦恼。“每年放假时间都不一定,万一把票订早了没准连考试都耽误了。”北京一青海籍在校大学生马明葭说。

  提前两个月售票,买,怕行程有变;不买,又怕无票可买。“究竟该选择什么时候买票?”成了春运大迁徙前大批民众的共同疑问。

  ——疑惑二:遇上春节前“退改签”高潮,怎么办?

  很多人认为,买了火车票后若日程有变,退掉便是。然而今年与车票预售期一同增长的还有退票手续费。

  虽然中国铁路总公司称“发车15日前退票不收取手续费”,但这一规定仅限非春运期间,而春运期间但凡退票或改签都要收取票面价格20%的手续费。

  “谁都知道春运期间车票最紧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退票,但20%的手续费确实太高了。”马明葭算了算,如果将票退掉仅手续费就要50多元,对于靠助学贷款读书、省吃俭用的她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一些普通工薪族人士甚至质疑:“提前那么早售票,到时肯定会产生很多退票,偏偏春运时加收退票手续费,铁道部门是不是可以因此获利?

  ——疑虑三:“黄牛党”会不会“东山再起”?

  一些接受采访的民众表示,火车票预售期超长,此前一度没落的“黄牛党”会不会趁此“东山再起”?一方面,他们可能囤票、等待时机高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人难定回家的日期,买票时只好求助于“黄牛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铁路预售期延长岂不是从便民变为伤民?

   铁路部门有话说:我们自有应对

  记者了解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出台延长铁路预售期政策,可以更好提前了解客流量信息。另外,为更好服务学生和农民工等乘客群体,考虑到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购票时间差,铁路部门将在2015年1月上中旬,使用学生票的剩余票额以及临时加开的客车,为外出务工人员优先办理团体往返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局工作人员表示,售票时间延长至60天有利于乘客提前规划行程,15天免费退票一方面减免了乘客的经济损失,一方面是变相鼓励修改行程的乘客能够及时退票,方便其他需要票的乘客购买。

  针对有专家指出60天的“超长预售期”基本可以预见会出现“退票潮”,呼和浩特铁路局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退票或改签的前提是其他车辆有空位可调换,而春节期间票源必定紧张,不会有大量空位可供调换。

  有网友提出,延长预售期会给“黄牛”留出充足时间变出新的倒票方式,过去那些打击倒票行为的制度是否也该升级?预售期延长了,退票制度是否可以更灵活?对此,中国铁路总公司回应称,将采取多项举措防止扰乱购票乘车秩序的行为。不过,这样笼统的回应,并没有让心存担忧的购票者减少疑虑。

   国际接轨需不需要考虑国情?

  中国铁路总公司方面表示,此次延长铁路预售期,是与国际铁路接轨的重要举措。比如,法国不同列车的预售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8个月不等;德国网络售票和自动售票机的预售期都是92天。相较而言,中国铁路两个月的预售期已算比较“保守”了。

  记者了解到,在日本,新干线可以预约一个月后的车票,而且预约早价格有优惠。不过,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上山邦雄介绍说,在日本,人均可使用铁路座位数量要远高于中国,预售与否对乘客没有什么影响,即使在客流量最多的元旦期间,新干线普通座舱也基本可以保证乘客随时买票随时出发。

  专家指出,中国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春运期间,铁路乘客中以低收入的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主,不能一味追求与“国际接轨”。

  不少网友表示,期待我国铁路运营能够真正满足大众需求,同时也应在服务质量上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别让回家成为一道头疼的选择题,而是一场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完)(记者张曦董璐 彭源 罗争光)(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