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抢抓京津冀发展机遇 引进首都企业投资项目301个

30.06.2014  10:07

“抛光精度达到22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3000到4000分之一,真是太先进了!”在天津华海清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每个参观者都不由得这样感叹。

华海清科是本市与清华大学合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清华大学的骨干团队,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抛光装备的研发制造,在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手机屏幕等信息产业制造装备的研发方面独具优势。“我们的抛光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在全市互看互比互学工作检查活动中,像这样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而引进的好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京津高校(武清)科技创新园、京津合作园区总部基地、首航节能光热技术有限公司、科创慧谷(天津)科技园……一批京津合作成果在天津落地生根,一条高新技术“黄金走廊”正在纵贯双城,天津也由此启动了产业升级“新程序”。

走进西青区中北高科技产业园,花园般的园区环境、别墅式的总部楼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去年在中关村设立了办事处,引进了50多家北京企业落户。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北斗导航、电子商务、手机游戏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中北镇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在1.2万平方公里的津沽大地上,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各区县利用自身优势,借势而为,多点开花。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通过定向招商,积极与北京CBD、金融街等建立联动机制;和平区将商务楼宇、洋楼资源包装打捆,赴北京进行专题招商推介;武清区借北京开发区总公司之力进行招商,引进中国大学生创意总部基地、中国发明家协会产业孵化中心等,形成研发机构“扎堆”效应;津南区以海河科技园区中的高端装备研发基地作为承接平台,引进20家北京高端装备相关企业……

据市合作交流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本市借重首都资源成效明显,共引进首都企业投资项目301个,实际到位资金531.32亿元,增幅33.01%,占全市利用内资总额的34%。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来自北京的科技创新要素不断向天津聚集,前五个月天津从中关村吸引的科技型企业达160家,占全市新落户科技企业的29%。

本市各部门也主动与京冀开展协调对接,形成了多个专题合作小组,签署了金融、口岸、商贸、流通、科技、人才、教育、环保、旅游等多项合作协议,在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产业互动合作、教育人才交流、旅游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全市工作检查活动中,市领导对各区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路线和规划进行了“量身订制”:滨海新区要用好空港、海港、产业、空间、政策优势,主动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宝坻区要按照京津之间城市群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河东区要发挥沿河优势,优化投资服务环境,搭建京津冀合作载体平台;红桥区要抓住建设西站城市副中心重大机遇,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全市上下正在以百倍的信心,立足城市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发展大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中借势而为,主动作为,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网”: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 原文地址: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4-06-27/1715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