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铸就西北林业科学发展砥柱

30.12.2015  10:40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60年成就启示
                                                                                                                                            艾前进


      60年风雨兼程,秉承科学报国理想,不辱党和民族林业振兴使命;60年峥嵘岁月,赤诚调查规划设计事业,不负西北人民生态建设重望。
      古都西安,金花南路,驻守着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简称西北院)。这里集合着一群经天纬地的特殊务林人,他们以“严、实、高、诚”的要求,承担着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山西、四川、重庆八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任务,监测区域面积38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39.7%。
      60年发展沧桑,60年历史厚重。1955年12月26日,林业部从陕西和新疆抽调100名干部组建林调局第五森林经理大队,奠定了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办院之基,1999年9月,随部机关机构改革更名为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其间经历了下放地方政府和收归林业部的“两落三起”曲折。但这支薪火相传几代人的队伍,60年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西北的林海大漠,用科学手段和科学仪器调查测量壮美山河的森林生态资源。攀登秦岭高峰、踏查新疆腹地、进驻内蒙荒原……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量山测林,诞生了西北林业资源调查和生态建设的众多“第一次”,围绕资源监测、咨询设计、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荒漠化监测、林业产业、园林设计等领域科研服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以质量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2009年以来,院长张翼、党委书记陈道东带领班子成员和全院干部职工,按照这一宗旨着力美丽中国和现代林业建设,站在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认真审视西北森林生态资源安全,强化调查监测,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了管辖区域内各监测区历次森林资源 连续清查、各年度营造林综合核查、林地征占用情况检查、林木采伐管理情况检查、全国荒漠化普查以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调查等翔实的监测成果;服务生态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先后组织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陕西生态省建设规划、青海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百余项规划设计成果;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支持地方林业发展,承担完成了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汉中园设计、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浩特生态园总体规划、辽宁大连旅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代表的800多个规划设计项目,以及全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西北监测区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研制等大量“3S”技术开发应用项目,加速推进了林业调查规划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
      甲子峥嵘,屡立奇功。这支西北林业的开路先锋,曾吃尽风沙苦,在沙龙背上踏勘建成了陕北长城防护林,受到开国部长梁希的高度赞誉。而今,西北院始终把优质高效完成国家指令任务当作立院之本,先后荣获全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00多项,赢得国家林业局贾治邦、赵树丛、张建龙等3任局长的高度评价,称西北院为中国现代林业发展和区域生态林业建设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重大贡献,在我国林调规划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项目带动、人才强院、科技兴院”。在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创建60周年前夕,我们走进这支“上登千初峰,下临万丈渊”的英雄团队,循着西北院发展的“三大战略”探寻他们忠诚国家林业事业,奉献青春做优、做强、做大的创新密码。
 

上篇 项目带动    秉持严谨求是精神当好开路先锋


      人类可以征服自然,劳动可以创造世界。中国林业创立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六大工程”,无一不从林业调查开始。曾被梁希部长赞誉为林业“开山祖师”的西北林调工作者,早在初创时期,不畏沙漠风暴,踏勘规划设计,沿长城建造出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防护林,这一林调设计项目,不仅阻止了流沙年复一年向南蚕食陕北长城的历史,改写了西北古长城的保护方式,而且为中国林业实施“三北”防护林大工程奠定了坚实根基。
      穿过甲子岁月,历史的回响依然直抵人心。院长张翼深有感触地说:“先辈们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开疆拓土,作为新一代林调队员,我们也要以赤诚之心,守望西北,立身成业,同八省区人民共同托举兴林富民梦。”多年来,西北院着力国家生态建设需要,着力人民生态经济需求,秉持先辈严谨求是的精神,积极争取国家指令性项目,做到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任务,以此增强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提升全院发展的支撑力。
      发挥作用,找准定位。2009年以来,西北院坚持把各项工作放在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中谋划,思想行动始终与局党组保持高度统一,用“项目带动”战略强化国家指令性任务的核心地位,确保优先,不折不扣。同时,拓展业务,拓宽职能,靠创新作为争取更多项目,成为全国碳汇、森林资产评估、林业信息化建设等新领域的项目规划设计主力军。一系列改革创新,夯实了他们在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六大体系进程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在国家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中的核心地位作用,在区域调查监测和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资源监测大项目铸就新引擎
      森林资源监测是林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国家林业局进行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承担国家西北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力军,他们把国家组织的每一次森林资源清查作为履行职能的使命性大项目,按照局党组统一步调行动实施,清查范围从过去的西北重点林区扩大到整个西北大陆,清查内容从曾经单一的木材资源监测向多资源多功能监测转变,清查手段从传统测算方式向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数据库和模型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应用,形成了科学的清查体系和可靠的调查结果。
      连续实施的资源监测大项目,支撑起西北院创新发展的大底盘。2009年,国家启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西北院受领任务后科学规划,组织资源监测一处、二处和生产技术处分解任务,院领导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各省区,与当地调查规划人员深入山林共同开展外业生产。担负青海省清查任务的资源监测二处的干部职工,不顾高原氧气稀薄,在调查中爱护山中的每一棵树,珍惜脚下的每一棵草,生怕调查中的不小心损坏比“养孩子还难”的树木生态,表现出资源监测的精神海拔新高度。副院长吴海平动情地说,他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实地调研,对他们的样地复位、样地设置、样木复位、样木检尺等内容进行检查,结果十分满意,而且在样地卡片、数据录入和成果汇总分析中有创新,铸就了高原林调的好样子,树立了西北监测的好形象。
      相对全国林区来说,大西北到处是崇山峻岭、戈壁沙漠、沼泽湿地,资源监测行路难、环境苦、险情多。干部职工在全监测区范围开展了两个轮次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指导复查和检查地面固定样地267966个,遥感判读样地965855个,实现了连清样地在本监测区的全覆盖。完成了全国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汇总工作,取得了能准确反映西北监测区森林资源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5年时间里,全院组织200多人次深入8省市监测区,调查地面固定样地27万多个,遥感判读样地近10万个,获得4000多万组第一手宝贵数据。
      荒漠化面积到底有多大?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怎么样?国家荒漠化面积主要集中在大西北,国家把荒漠化监测的棋局重心落在西北院,在此设立了国家西北荒漠化沙化监测与培训中心。他们率先在全国开展沙漠化土地普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连续开展了5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先后深入到1800多个区县调查监测,建立起了全国沙化和荒漠化的本底。为治理沙化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20多年来,全院主持建立了全国沙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县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技术负责单位,会同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专家,连年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实绩进行核查评价,贡献突出。由西北院担任主力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接近尾声,他们深入到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宁夏、河北11个重点省(区)抽样检查,分析监测数据,制作质检报告,为国家防沙治沙综合施策提供准确依据。处长周欢水和西北院荒漠化监测处的成绩,荣获了全国治沙暨沙产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先进集体。
 

 
      规划设计大产业汇聚新磁场
      如果说,西北院高标组织各种类型和专题化的资源监测是对上争取国家项目的话,那么,他们发挥拥有甲级工程设计、甲级工程总承包、乙级工程设计(风景园林)、甲级工程咨询、乙级工程咨询(风景园林)、甲A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工程监理以及二级园林工程施工等国家资质的作用,积极与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处平行争取服务项目,对下立足所辖的八省(市)区,面向全国市场开拓合作项目,着力开展国家、区域、流域大中型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编制县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设计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施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等,用林业规划设计的新业态汇聚了产业发展的新磁场。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舞,小众创新与大众创新激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是国家的六大工程之一。西北院创新机制体制,充分激发大家的创新精神,积极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携手共建,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纵深开展精深合作。在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和一、二期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总工程师李立球担纲四期工程评估,带领党普兴、高崇巍等院内骨干,深入到山西、甘肃等重点省份,围绕“增绿、增景、增效”目标指导建设,总结地方经验,做出了科学的评估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说,在“三北“四期工程评估中,西北院发挥强大的主力作用,上下协同,定量定性分析,面上点上评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促进了国家层面的科学决策,推动了三北五期工程又好又快地发展,构筑了北方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规划创新让传统产业青春焕发。西北院咨询设计处凭借在林业工程设计与评估、森林生态优先区规划、森林生态旅游、生态景观影响评价及城市系统规划方面的突出优势,帮助各省市县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处长薄乖民,带领同事们完成了陕西汉中天台森林公园、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辽宁旅顺口旅大森林公园、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等30多个区、园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编著出版《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等学术著作5部。由西北院规划设计的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结合当地的独特地理位置、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奇特的地貌景观开发建设,既有效地保护了黄河上游的森林生态资源,为洮河中下游和黄河涵养了丰富的水源,而且旅游开发富裕了一方百姓。这个保护区已经晋升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产生生态经济价值23亿元,实现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林业大对接契合新机遇
      身处陌生环境,动动手指便能在电脑上精准定位,输入山林地名就能“了然于胸”。智慧林业是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林业实现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
      前些年,国家林业局为使森林资源监测现代化、标准化、精准化,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一盘棋”的“一体化”。西北院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组织遥感计算中心、调查规划与信息技术处合力攻关,强化遥感影像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3S”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及新技术在林业中的推广应用。
      遥感计算中心主动争取国家、司局和地方研发项目,发挥信息开发、遥感应用、网络工程和咨询设计技术人才的作用,独立自主地研发出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和“退耕还林信息管理系统”3个软件产品,此这些知识产权为依托组建的直属公司——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公司,获得西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的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国家林业局提出智慧林业建设思路后,西北院围绕全国林地“一张图”,主动研发出《林地落界应用系统》和《林地落界检查验收系统》软件,并运用于西北四省和西藏的林地落界检查验收实践中,基层应用的实效性反映引起国家林业局领导和资源司的重视,向全国推荐推广应用。
      在西北院一大群“智慧林业”的追梦人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生更具代表性。他带领遥感计算中心的同事们竭尽全力地奋斗在“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们便利用个人计算机编写出了森林资源档案专业软件程序,结合林区总体设计,组织主持了新技术(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运筹学等)在森林经营决策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森林经营决策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联合国援华设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项目,他们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将成果率先引入到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的应用之中。近几年来,这个中心及直属企业开发建设出几十套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先后服务于林业、农业、煤炭等多个行业。
      应用是发展的生命。西北院在智慧林业建设中,扎实研究问题,务实管理建设,达到了求是建设的目标,提供的一系列智慧产品走向了中国生态林业建设的第一线,实现了林业大数据的“网链聚能”,精确释放了信息林业和智慧林业的建设效能。近年来,西北院开发的基于北斗导航的森林火警和扑救指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森林资源的多维显示与分析,有效地实现了林火监测、多维定位、扑救指挥、灾后损失评估以及防火电子政务管理等功能,以此建成了陕西省森林防火基础数据库,这一成果成为地方林业火警和扑救指挥的市场抢手货。他们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美国ArcGIS 公司等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与高校相关科研机构紧密联合,突破了自身的技术领域局限性,快速提升了院内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给西北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篇 人才强院    打造过硬攻坚队伍谋求和谐发展

陕西省政府副省长祝列克(右一)视察调研西北院规划设计成果
 

      制胜之道,要在得人。以各种林业工程以基础的现代林业建设,离不开最根本的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中国林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光,皆大欢喜的林调项目越来越少,随着改革的深化,项目设置和完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攻坚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守望西北林业高原,架起人才培养“天梯”。作为人才和技术密集型单位,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提出“造就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强院”奋斗目标,出台《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按照各处室主攻方向,在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基础上,选拔并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注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专门基金,促进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优化了各类人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断拓展专业覆盖面,使一大批具有敬业、奉献、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先后有10人享受国务院专家特贴,荣获国家或地方勘察设计大师、创新标兵等称号。截止2015年底,全院干部职工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占比84%,其中高级工程师65人,专业涉及林学、园林、计算机、 地理信息、沙漠治理、野生动物保护、木材加工、系统工程、经济管理等30多个专业,职工平均年龄39岁。
      育才之道越走越宽,人才之花愈开愈艳。西北院着眼现代林业建设,瞄准调查规划领域技术前沿,着手在卫星资源清查、智慧管理、公园设计等方面超前培养和开发使用人才。2009年以来,16名优秀干部得到选拔任用或交流任职,院处两级领导班子得到优化;15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26人考取注册资质,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招录30多名高校优秀毕业,使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闻鼙鼓而思良将。院领导给“想干”的人分担项目,让“能干”的人攻克难题,使“会干”的人攀登高峰,营造出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和谐氛围,现有20多人获取或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产生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
      结合职能育俊才
      2015年3月13日,西北院组织46名参训人员考核,平均成绩90.5分。这是院里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对近5年参加工作的非林学专业毕业技术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一次培训检验。他们通过这期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林学概论、森林经理学、测树学、遥感基础知识与应用专业技术。
      类似的通识培训,他们年年都有。多年来,西北院坚持以广阔的资源监测和规划设计平台吸引人才,以严格的标准筛选人才,选拔和储备了一批与院内职能任务要求相适应,与院内的“资源信息库”“智囊团”建设目标相匹配,深谙资源监测指挥,精通林业工程谋略,掌握新型科技器材的人才群体。
      人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形势下,西北院适应林业信息化需要,把人才培养目标与林业改革发展相一致,注重知识技能的专业性、能力素质的优质性、履行职能的整体性,加强全员教育培训,实施各类培训计划,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院内业务拓展,考试取得国家和部委相应的注册执业资格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调查规划与信息技术处的主要职能是承揽森林资源调查、农林牧业工程咨询与设计、“3S”技术应用与开发等任务。院党委把陕西省定边县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科技示范区总体规划赋予给调查规划与信息技术处。受领任务后,处长王京民带领全处人员深入沙区一线调研,结合国家投入计划,将481万多亩风沙滩区治理工程,规划7年建成为沙地治理区、生态产业区、治沙成果展示区、苗木繁育区和生态旅游区。定边县按照他们的规划精心施工,截止2015年,项目区森林覆盖率28.11%,林草覆盖率达到49.24%;沙地、盐碱地治理率达52.6%,建设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产业建设基地14处,年产值6.5亿元。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近几年来,这个处的干部职工深入基层,立足一线,以经常性的实践锻炼磨砺每一个人斗志,以艰苦环境中的重任担当增长每一个人的才干,全处干部职工齐头并进,先后承揽了20多个国家和省市区域大中型林业工程咨询与设计项目。
      结合职能培俊才。西北院以信息化建设智慧林业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为根本指向,注重在青年技术人员中及早选苗、重点扶持、定向培养、以老带新,完成了“人才断层”的“代际转移”,打破了林业规划设计内部各专业既分化又综合的技术壁垒。近几年来,西北各省市区结合资源连清和国有林场改革,相继举办区域资源监测和林场、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培训,西北院一大批中青年技术人才受邀走上了培训的讲台。
 


调研设计人员深入一线采伐伐区记录
 

      创新机制用英才
      技术人才是森林资源监测和规划设计的重要力量,是全面深化林改,精深推进森林工程的奠基者。
      西北院建院60年来,无论是创建初期,还是进入改革开放进程,历史上曾拥有的辉煌都是由一批善于在相关领域具体改革创新的精英技术人才,靠特色项目直接推动发展,甚至成长为项目深化实施的操盘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同样呼唤着一批具备更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更强凝聚共识能力,更开阔发展视野的英才良将。西北院党组创新用人机制,把忠诚林业调查规划、敢于创新担当、项目争取能参善谋、规划设计实绩突出、实施运转清正廉洁的精英技术干部用起来,给他们肩上交付更重的担子,让他们有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树牢立实用英才的风向标。
      园林处处长李谭宝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专业干部,他在育林规划、沙化土地动态监测等多方面研究独到,有较强的文字总结能力,善于动脑动手。院领导有意全能培养,在第7次资源连清中,把甘肃、新疆两省(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交付他领头。这两个省区的监测209万平方公里,占全院监测区域总面积55%,复查固定样地95209个,占全院监测区域内总样地数35.5%,遥感判读样地417219个,任务重、难度高。他和他的团队带领两省清查人员深入一线,运用遥感测量数据,并在数据源上首次采用中巴卫星数据。连续几个春节他们都是在加班加点在处理数据中度过的,保证了数据判读工作的准确和快捷。这两个省(区)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院党委组织技术骨干先后对400多名参清技术人员进行办班培训和手把手的帮带,为省市县和林场培养了一批资源监测的带头人。近几年来,园林处按照规划院的年度与阶段总体部署,积极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拓市场,拓展业务面,确立“西北园林一流”目标,抓住了西安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和青岛世园的发展机会,成功地建成了西安浐灞生态区苗圃、北三环景观带和青海园等精品项目,夺得编委会的最高奖。
      生态工程处处长张凤臣,是西北院2013年通过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审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最终审定的全院6名高级职业经理人之一,他在天然林保护和城市森林建设方面贡献突出。这位得到西北院重点培养的英才骨干,是国家林业局多年来的天保工程调研组专家成员,在天然林保护工程调研实施、完善二期天保工程核查体系和“四到省”考核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他结合对重庆、甘肃的实地核查和调研,提出的核查工作改革和接续政策实施建议得到国家采纳。
      转型升级谋发展,创新机制用英才。近几年来,西北院在人才强院战略中,主动适应林业改革的结构性调整,培育精专人才服务新需求和新业态,整合科技、产业等相关政策,在业务“关、停、并、转”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在“精、联、创、合”上下功夫,形成了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合力。他们坚持结合院、处室业务发展主攻方向,建成了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林业发展新业态、信得过、用得上的人才队伍,其中不乏高端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经营型人才。
      锻造品牌培帅才
      主持编写《陕西生态省规划》、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黄河上中游人工造林可行性研究》、《银川市生态建设规划》、《宁夏林科所快繁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等20多个大中型工程咨询项目报告的西北院总工程师李立球,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姜英,立志立足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先后5次全过程地参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参加完成了几十项国家或省级关于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曾受到国务院总理的亲切接见。
      李立球、姜英、薄乖民、周欢水、杨平、申建军等科技帅才,著称“国家队”的领头人,他们在全国林业调查规划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项目品牌,共同铸就出了具有“中国林业品牌特色”的精锐规划之师。
      近几年来,西北规划院着眼技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管理服务关键环节,抓改革让各类帅才“破茧而出”,造空间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展翅高飞”,设基金帮助他们使创业创新计划“梦想成真”。
      出生于沙区边缘地带内蒙古赤峰的姜英,把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作为人生的事业追求,主持完成了全国重点地区沙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规划、全国重点地区防沙治沙规划、北京市沙化土地动态监测和土地沙化预警项目定位监测技术方案、山西省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类型/植被盖度动态变化研究、景观格局演变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方案、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价项目等一大批监测规划成果。走向监测前沿的姜英,善于行动也勤于思考笔耕,创立了不少有价值的林业防治理论,总结编写了《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沙治沙技术规范》等论著,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有效防沙治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9月15日,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张立钦、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徐正会一起登上国家领奖台,获得声誉极高的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
      在这支帅才型的人才队伍中,他们每个人都有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在国家乃至国际林业调查规划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多年来,生态工程处的专家们作为西北监测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多个年度的林木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核查和全国天保工程检查验收。他们先后高标准地完成了陕西、甘肃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和大兴安岭集团、新疆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等多个单位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核查。作为项目规划设计的责任单位,先后主持完成了重庆市重点生态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之歌乐山绿色屏障工程可行性研究、甘肃大壮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等50多个大型项目,并有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下篇 科技兴院    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勇于担当有为


      建院60年来,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依靠科技服务辖区经济社会的成果有口皆碑。特别是2009年以来,由西北院完成的青海省西宁市“十二五”城乡绿化发展规划、西安子午秦之脉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技术咨询报告等50多个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成果项目在国家层面上获得奖励,这些成果无一不是生态建设一线的前沿实践应用。
      荣誉台前一分钟,科研场上十年功。西北院的技术人员潜心一线,牢记职责使命,围绕“科技兴院”战略把科研重点放在研究资源调查监测和生态规划设计的结合上;积极适应使命任务拓展,深入服务辖区经济社会,为建设强盛的西北林业生态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是什么让他们屡创佳绩?“生态林业工程科技创新要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着眼建设、瞄准前沿、主动转型,走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 西北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道东一语道破奥秘。
      吸纳前沿科技拓展资源监测新职能
      新技术应用在西北院具有光荣传统。早在2003年,院里自选设立《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空间信息获取方法及其监测管理系统》项目,把遥感技术在全国林业率先运用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动态监测中,使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随着遥感技术的普及,如何才能有新发展和进步?他们搬开思想上的“绊马索”,去除科研的“官本位”思想,打破年龄、资历、级别束缚,立足全院选能人,既让“老马”奋蹄,更让“千里马”领跑,最终形成奔腾之势。多年来,他们围绕《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空间信息获取方法及其监测管理系统》项目,不断拓展创新,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探索森林资源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以Arc GIS、ORACLE和WEB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市、县三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现代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平台,实现了森林资源的信息可视化、多维化、网络化管理。
      开发的目的在于应用。全院组织精干力量,引导全国重点林区特别是西北省区合作应用,精度高、效率好,深得西北八省区95%以上的县级单位应用,大幅度地降低了森林资源监测和荒漠化监测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有效地避免了调查质量的人为影响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常规方法相比,提高工作效率4倍多,信息获取周期缩短传统办法的三分之二,信息获取单位成本减少50%以上。
      近几年来,西北院通过基层省市的大量应用和验证,经过不断的改进与革新,在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空间定位理论和技术、海量数据建库等方面优势突显,被农业、国土、测绘、环保、水利、旅游等多个行业首选应用。
      荒漠化监测处发挥沙漠化监测和科研的前卫作用,先后完成了全国沙漠化土地普查、监测工作,主导全国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科研、全国荒漠化防治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国沙漠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工作,完成了日本协力银行贷款黄河中游植树造林项目可行性研究、宁夏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项目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宁夏盐池古长城沿线及围城造林项目可研及总体规划设计、三北地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陕西商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检查验收工作等。荒漠化监测处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沙漠化土地GIS系统,填补了全国空白,实现了全国沙漠化土地信息动态管理。
      提升核心能力主攻林业发展新方向
      科技兴院,要求干部职工不仅要把调查规划设计的项目和课题搞懂弄会,同时还要放远目光,思考得更深入些。曾有一段时间,院党委调研发现,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多和攻关难度的不断向加深,部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产生“拿来主义”思想,甘于当“替补”,对林业监测和规划的前沿性和基础性课题研究投入不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可以轻松地摘到果子,但他们更愿意去努力做那个巨人。院党委和院领导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科研形势分析会,引导干部职工:象棋中,小卒子貌似用处不大,但过河之后却威力大增。作为项目实施和科研一线的干部职工,首先要有敢过河的追求,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拱”。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是一个开放的竞技场,国家层面有6个区域院,各省市区都设有省级院,可以说这个领域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不努力的弱者。”副院长吴海平对我们说,当前,云计算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方兴未艾,如果不开展前瞻性、基础性课题研究,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我们就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找不到林业规划设计的主攻方向,项目实施和科研就会陷于被动,最终被淘汰。
      近几年来,西北院充实业务部门力量,加强附属部门的实力,要求各业务处和中心着眼林业前沿技术,在任务部署、力量投入等环节前瞻考虑,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兴技术进行预研,将研究时间点前移;同时,对基础性课题进行立项,哪怕十年八年难出成绩也狠抓不放。
      紧盯前沿、扎实攻关,带来硕果累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西北院研发出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受到上级业务机关和国家权威科研机构的称赞。规划信息处结合职能科技创新,干部职工先后完成了银川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规划设计、华山旅游线路组织方案、甘肃大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陕西马莲滩森林公园详细规划等5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近年来,他们注重信息技术在资源监测和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参与陕西省定边县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科技示范区总体规划等多个设计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评为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奖。

      院地深度融合满足区域建设新需求


院长张翼(左三)、党委书记(左二)陈道东、副院长吴海平(右一)、总工程师李立球(左一)深入基层调研


      打破行业壁垒,破除门户之见,根植融合意识。西北院主动放下“国家队”的身段,从生态建设一体化的高度,与辖区八省区深度融合,他们开放多年积累的监测成果,让地方政府在建设生态中共享大数据,用生态规划科学服务辖区人民群众,用产业振兴生态经济。
      当代正值全球生态建设高峰时期,国内外的园林博览会很多,是国家和地方展示建设成果的最佳机会。西北院顺应各省区党委政府需求,用精彩创意展示发展理念,每件参展作品或主题展馆都完美地体现出了西北地域和风情特色,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成为传播西北建设和西北生态文化的亮丽名片。
      2014年10月25日,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上,由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设计施工、青海省林业厅建设的青海展园夺得金奖。这一展现神秘高原景观的佳作,以广为流传的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巧妙切入,由“在那遥远的地方”主题雕塑、文化景墙、三江之源、大漠胡杨和写意高原等景观元素构成的壮美风光和神秘高原,完美体现青岛世园会“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营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是这届世园会的“高光亮点”!
 

 
西北院承担的西安世园会汉中园设计获得最高奖
 

      希望的原野,生命的源泉。中华园中的青海园,地处园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885平方米。主题雕塑由实体花岗岩打磨而成,背景采用西北特有的紫果云杉,既有视觉上的园区景观神秘感,又体现出西北的大气美。青海园位于中华园中部,紧邻园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885平方米。展园主入口在西侧,由实体花岗岩打磨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主题雕塑,以简洁的汉字清晰点明展园主题。雕塑背景采用中国西北特有的紫果云杉,既在视觉上保持了展园内部景观的神秘感,又与雕塑相互映衬形成粗犷大气之美。沿高原碎石铺就的小路步入园区,悦耳的音符舒缓跳动,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浓郁羌藏文化色彩的彩陶文化墙。园中耸立一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充分展现了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发源地的“中华水塔”寓义,碑下三股涌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园中,象征青海生态建设好转为中华大地蓄积了永不枯竭的源泉。参展其间,游客们对青海园好评连连,认为是最精彩的一个。类似这样的展品,还有他们在西安世园会上设计建设的汉中园,获得了世园会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分发的特等奖。
 


外业调查人员骑马进入深山测量
 

      西北院服务社会不是仅仅只盯着政府部门的建设规划和有效益的项目,而是只要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致富的事,都纳入干部职工的视野和行动中。2013年8月,遥感中心副处长王得军挂职青海省班玛县副县长,他根据当地生态和地理条件,深入调研感到适合产业化种植藏茶,他决心在3年任期内集中精力做好这件事。在县委、县政府和院里的支持下,班玛县累计种植藏茶1万多亩,填补了青海历史上规模化人工种植藏茶的空白,为藏族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展了新途径。王得军的创新作为受到省市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关注,省委、省政府在2015年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生产基地,支持班玛县建立藏茶种植、加工示范基地,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向青海全省推广藏茶产业。经过2年多的努力,全县沿玛可河两岸建成了青海省首个万亩藏茶基地,并投资3000万创建了一个300亩的青海首个藏茶产业园区,受到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省政协主席仁青加以及果洛州委书记吴玉璋等省市领导的专题视察,称西北院为青海生态经济找到了一条新出路,为农牧民增收找到了一个大产业。
      60年的智慧成就梦想,明天的视野成就未来。西北院的干部职工深知,作为中国林业西北区域调查规划的专门机构,代表的是党在地方服务中的具体形象,代表的国家林业规划设计与科研的专业水平,他们有敢于胜利的志气和水平,坚持科学发展,努力造福人民,向世人展示中国林业科学规划研究的新形象,展示自主创新服务西北的优秀品牌!(本文原载《中国林业》杂志第11月下期)

孙吴县早抓春季苗木产地检疫工作确保造林绿化质量
    为确保黑龙江省孙吴县春季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林业厅
关于中国森林旅游系列榜单遴选活动的公告
        中国森林旅游系列榜单遴选活动是中国林业厅
鸡西市森防站科学谋划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
    为做好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业厅
桦南县林业局召开生态管护员上岗前培训班
    近期,桦南县林业局举办生态管护员岗前培训班,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