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解决“奇葩证明”,部门联动必不可少

24.11.2015  19:25

  唐 华

  今年以来,各类奇葩证明多次被媒体报道,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说,年底前将对社会上诟病的“奇葩证明”拿出解决办法并实施。

  破解“奇葩证明”,就要将那些于法无据的审批事项彻底清除,并加强监管,防止已被取消的审批事项换个“马甲”再出来。在减少审批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审批流程的顺畅和完整,不能让群众从过去的办事“绕路”,变成“无路可走”。

  今年9月,国家民政部下发通知,规定除办理涉台和9个国家的公证事项外,民政部门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然而,无法提供单身证明也导致一些人在购房、贷款等业务办理上受阻。本来是便民之举,怎么反而给办事群众添堵了?

  主要原因正在于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协同配合不够。一个审批事项该不该取消,什么时间取消,不该是某一个部门单方面的事情。

  比如取消单身证明这件事,民政部在通知中提到,经与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等婚姻登记信息的主要使用部门充分协商,证明取消后,如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依据、需要了解核对当事人婚姻登记情况的,可以通过开放信息核对端口、公函往来等多种方式,在部门间直接完成信息核对工作,不再需要当事人在婚姻登记信息使用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往返奔波。

  可见,清理“奇葩证明”,不能只是取消几个审批事项那么简单,它更像是“流程再造”的过程,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充分参与其中。在日后清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时,各个相关部门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想象如果自己是办事群众,沿着“流程再造”之后的步骤,手续还能不能走得通。如果走不通,应该采取何种配套措施加以完善、修补,绝不能“三千烦恼丝,一剃了之”。

  因此,要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共享,既让各部门加深了解、加强联动,也让群众对服务项目和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不用再跑冤枉路。同时,还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服务群众的意识根植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