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释放创新潜能拓展创业空间 代表委员热议龙江如何实现万众“创业梦”

19.01.2017  20:04

大学生创业孵化器,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本报记者苏强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推动四支队伍创新创业,既注重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又注重促进农业、林业、生态等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结合,在供给侧生成更多市场主体,吸引留住人才,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带动就业。继续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短板,帮助其解决好角色转变以及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引进人才等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新优势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中的创业机会,倡导组合式创业,搭建更多平台,留住更多人才。

  □本报记者衣春翔彭溢
  “创新创业是很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的‘双创’特别有亮点。”省人大代表吴步花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其他省一说‘双创’,好像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事,但咱们省还多了两支队伍——农民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每类人群还都有具体的帮扶政策。
  在今年两会上,记者发现,吴步花的想法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共识。省政协委员杨宝峰说,近几年,随着我省“双创”教育和实践平台从无到有,大学生创业人数激增。省人大代表郑秋鹛则表示,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不断推动机制改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走上了创业路。还有代表委员指出,创业让农民和转岗职工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科技人员创业
  要机制要收益
  在分组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很多代表委员都表示,我省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但作为“双创”主力军的科技人员,虽在创新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建树,但却在创业中缺位。
  省人大代表郑秋鹛表示,其实这种情况正有所改观。“我省有一个年销售总收入近4亿元,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的哈尔滨东农兽药饲料大市场,里面有137家入驻商户,其中近30%的企业是由东北农业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办的。
  郑秋鹛认为,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关键要解决机制问题。她说,东北农业大学在岗位设置中单列了“推广类别”,在职称晋升中设立了“推广教授”;把教职工长期深入基层从事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所做出的贡献,视同教学科研成果纳入评聘考核体系;将成果转让与转化工作列为职称评定的评审标准等,这些改革切实提升了教师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省政协委员杨谦认同郑秋鹛的观点,他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知识价值认定评价的标准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的法律框架,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和收益保障机制。
  大学生创业
  要教育要政策
  “两会”进行的同时,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传出好消息,园区中的乐聚智能、万洲焊接、燃卓科技和传世科技4家企业经风险投资机构估值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这4家企业都是在校生创办的。
  通过微信、微博,这则消息很快吸引了大量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表示,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省稳定就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也是龙江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人大代表程茂田认为,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尤其应该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名校大学生,或在创业发达地区有创业、就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来龙江创业。“他们到我省创业,不但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让更多我省的创业大学生学到先进的经验,还能为我省发展吸引大量人才。
  李豪岩代表建议,我省应切实发挥好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作用,吸纳那些有创业经验,有帮扶热情的企业家进入导师团队。同时针对创业青年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引入政府、金融、法律等不同层面的人才充实导师队伍,为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服务。
  杨宝峰建议,要把“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充分融合,不断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项目研究、学科竞赛、校园活动中,提升实效性。
  农民创业
  要环境要资金
  省人大代表邹淑琴是农民企业家。1993年,28岁的她从依安制米厂下岗,怀揣着家里仅有的35元钱,创办了三利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如今,她的企业已经成为依安当地数得上的农企。邹淑琴说,“从前政策少、资金少、技术少,农民创业十分艰难。不过随着我省进入‘众创’时代,农民的创业路会越走越宽。
  不过邹淑琴认为,要想让更多农民走上创业路,我省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村企联合办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精准扶贫,还能让村民打工不离家,财富不离村,同时还能够吸引人才回流。但少数基层政府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于这样的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并存在重视吸引外来企业,忽视本地农民企业的现象。
  邹淑琴建议,我省基层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对于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一视同仁,尤其要支持优质的本地涉农中小企业成长。
  李洪娟代表则建议,要降低贫困农民的信贷门槛,加强
  农村产业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农民有更好的创业资金环境。
  转岗职工创业
  要“兜底”要培训
  “在矿当条汉子,转岗就做勇士。转岗再就业,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七台河市民吕明刚最近找到了“新出路”——网络创业。两年多前,吕明刚用1000多元注册网店,卖黑木耳等山货,如今网店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黑木耳的月交易达到3000多公斤。
  实际上,我省城镇转移就业职工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进入新领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中自主创业的典型,并带动大量就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转岗职工安置问题。
  “很多城镇职工转岗,是为了实现去产能目标,助推龙江经济转型。”省人大代表张振扬表示,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有出路。
  省政协委员宋琳认为,“双创”的春风会吹“”一部分需要被安置职工的创业梦。“不过,创业不易,资金、政策和人才都可能阻碍创业的脚步。其实可以企业提供一些,政府扶持一点,自己再拿出一部分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大力扶持面向创业者的帮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