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库存格局下 玉米市场走势明显分化
在当前高库存格局下,我国粮食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玉米及粳稻行情明显好于小麦。后期在政策性粮源主导市场供给的情况下,预计国内粮食市场行情均难明显走高。
2015年以来,国内小麦、玉米及稻谷市场均面临因经济增速放缓及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引发的需求疲软、粮企生存环境艰难的困局,但品种间受政策“双刃剑”作用影响不一。
临储“量价”弱势冲击麦市
2014年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5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2534.4万吨,自2014年10月14日江苏率先投放2014年产临储小麦以来,截至4月中旬,安徽2014年产临储麦累计成交82.71万吨,江苏330.3万吨,湖北28.72万吨。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2000万~2100万吨,其中江苏340.5万吨,安徽584.2万吨,河南973.1万吨,湖北152.21万吨。
面粉价格上提及面粉企业采购小麦成本下降,难以抵消麸皮价格的下跌幅度,在本身加工微利甚至亏损的困境下,面粉加工企业处于“开工赔钱不开工赔市场”的窘况,经营状况或处于年内最艰难阶段。临储小麦拍卖底价成为麦价的坚实支撑,也成为面粉企业采购粮源的刚性成本,在“买方”市场氛围下,面粉企业通过让粮库降低出库费用,甚至免除出库费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截至4月中下旬,江苏地区2014年产普通红小麦靖江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500~2530元/吨;安徽地区三等混合小麦收购均价2399元/吨,出库均价2432.6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565元/吨,山东济南地区254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2600元/吨。
玉米及粳稻价格较为坚挺
东北三省一区自2014年11月25日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截至4月10日,东北产区临储玉米收购入库量累计达7957万吨,加上过去两年的陈玉米,目前库存总量超过1.5亿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是政策性玉米库存数量继续增加。截至4月中下旬,北方大连港东北产玉米平舱价2410~2430元/吨,较年初上涨110~130元/吨;广东港东北产玉米主流成交价2520~2540元/吨,上涨110~140元/吨。截至4月1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509合约期价报收于2517元/吨,较年初上涨118元/吨,涨幅4.92%,其间最高价2572元/吨。
截至3月31日,2014年度中晚稻托市收购量达2807万吨,同比增加4.6%,约占商品量的28%。其中,中晚籼稻收购量968万吨,粳稻收购量1839万吨,托市收购量再创新高。粳稻政策性收购数量庞大,大幅挤压其市场流通数量,粳稻市场价格较为坚挺,“稻强米弱”格局明显。截至4月中下旬,黑龙江虎林地区中等普通粳稻收购价3140元/吨,较年初上涨40元/吨。
国内外粮价走势不一
全球粮食供需宽松,使得国际粮价走势明显弱于国内粮价,这也使得进口粮较国内粮性价比优势明显,但进口量受配额制约明显。目前国内三大主粮有配额外65%的关税保护,进口尚不至于对国内形成全面冲击。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3月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数量214万吨,1~3月进口总量为691万吨,同比增长37%。3月份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810元、900元和700元左右。
截至4月16日,5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0.3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72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680元/吨;5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3.7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46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552元/吨。
政策“双刃剑”作用凸显
在国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背景下,三大主粮库存量高企,这也导致当前国内仓容紧张,后期面临较大的出库压力,政策性粮源收购量有多大,意味着后期投放压力就有多大。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需求不畅,粮食加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国家统计局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2%,小麦增长0.7%,玉米增长1.9%。2014年产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价及2015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未上提,凸显出国家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意愿,政策对粮价的支撑力度减弱。在政策对粮价支撑力度减弱、粮食库存数量高企的情况下,国内粮价难有明显上涨行情,后期政策市氛围将较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