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了“守则”,且看大人身教
中小学生要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不说谎不作弊、会自护懂自救……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对中小学生提出上述具体行为规范要求。此次新修订的守则与2004年发布的守则相比,虽然由10条简化为9条,但内容更为细化,字数也多些,共282个字,让部分受访市民直言新守则更接地气。(8月28日《新华网》)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从字面上来看,确实是有了接地气的感觉,多是从生活细节上介入中小学生行为。按说,做到不比吃喝,不比穿戴,不说谎话等等是不难做到的。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就看用什么样的画笔去描绘了。而这些画笔其实不仅攥在孩子的手里,还攥在了我们这些成人的手里。《中小学生守则》的修改是个好事情,但是,最好的守则是我们的言传身教。
家长需要言传身教。孩子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他们身边的守则。当父母穿金戴银的时候,当父母花天酒地的时候,当父母金屋藏娇的时候,这些其实就进入了孩子的视线。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做到言传身教。小偷父母培养的就可能是手脚不干净的孩子,贪官父母培养的就可能是贪财的孩子。
教师需要言传身教。孩子习惯的养成,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之外,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学生有大半时间是和教师待在一起的。教师珠光宝气,孩子就会认为珠光宝气可以给人生增彩。教师肉山酒海,孩子就会认为吃好喝好才是成功标志。教师不仅需要提升传道授业的技能,更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近些年来,校长、教师性侵学生的新闻不断被曝光,这些不称职的人员绝对要剔除教育的圈子。
而当我们的孩子与社会接触时,作为成人,也应该有责任尽量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保护。酒吧、网吧等场合坚决拒绝孩子的进入,尽可能让成人的世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管齐下。虽然,这似乎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但不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好的环境,成人带头破坏规则,又如何去要求一个孩子做得完美无缺呢?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