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我校计算机学院团委副书记与学生的90个“卧谈会”
哈工大报讯(季宣/文)7月14日,《中国青年报》头版以《学院团委副书记与学生的90个"卧谈会"》为题报道了计算机学院团委副书记孙长彬与学生卧谈的故事。报道原文如下:
学院团委副书记与学生的90个“卧谈会”
“让很多之前被忽视的同学又找回了自己”
“3月22日,第17次住学生宿舍,本来是按顺序住下来的,但一个学生挂科学分达到要被开除的临界线,他与家长打电话时嚎啕大哭,班长报告后,我就索性住进他的宿舍安慰他。”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孙长彬的一篇日记。
自2014年年初,孙长彬响应该校团委“五进五同”知心计划的倡议,尝试进宿舍与学生同住。一年多来,孙长彬已经在该院37个男生宿舍住了两轮,而第三轮也已经住了10多个宿舍,累计入住超90次。
忐忑中完成破冰之旅
“最初迈进学生宿舍是艰难的。”孙长彬说,“当我第一次搬着行军床站在学生寝室走廊里时,就像刚进城的山沟孩子一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走廊里来回踱着。我走到楼梯口的时候,甚至想一溜烟转身回自己住处算了。”反复下了几次决心后,孙长彬终于推开了6069寝室的门,同学们看着搬着行军床的他一脸茫然好奇,当听说晚上要和他们一起住时,七嘴八舌地围观过来,“啊?为什么呢”“彬哥,我晚上打呼噜……”“彬哥,我明天要起特别早,不会影响你休息吧?”甚至还有闻风而来的其他寝室的同学,都来看彬哥的“心血来潮”。 就这样,孙长彬带着不到半米宽的行军床,成为了自己学生的“室友”。
一般在开始住寝室之前,孙长彬都会做一些准备,熟悉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夜聊话题,设想各种场景。但也有遭遇尴尬的时候。
住进6071寝室的时候,孙长彬就碰到了难题,这个寝室人都不是学生干部,孙长彬跟他们的接触虽不算少,但是想敞开聊天很难。大家都在盯着电脑做自己的事情不说话,孙长彬坐在那里无比尴尬,他想方设法主动找话题与每人聊。“哎,若谷你在干嘛呢?”“哦,研究代码呢”,然后没声了。孙长彬接着说,“你评选国家奖学金的时候演讲很不错啊,以前做过主持人吗?”“哦,没有。”“那你还真是有天赋啊,我觉得你这方面如果加以锻炼应该非常出色。”“哦!”“文欣你在干嘛呢?”
这一晚,孙长彬觉得脑细胞已经死掉几万了,幸亏当晚他看到林弈城的电脑上有个英雄联盟的游戏快捷方式,他们才找到了热聊的话题。虽然聊游戏有些不妥,但是特殊时期只能特殊对待了。后来听学生说第一次之所以没有特别抵制孙长彬,是因为他能叫出学生所有人的名字,并且还能在寝室和他们聊游戏。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忐忑紧张,一次次的没话找话,孙长彬终于完成了第一轮的破冰之旅,融为他们夜谈的一员了。
重新发现这70%的学生
通过第一轮入住,学生接纳了他,他也收获了很多感动。藏族小伙子格桑次仁,在寝室没有空间放行军床的时候,主动提出自己睡地上给他让床铺;原先不善于表达的小刘,在孙长彬第三轮住进他们寝室时,发来短信:“彬哥,您别太累了,我们挺你!”因孙长彬朝夕陪伴度过5科补考阴霾的杜常辉,已经习惯于每次下晚自习都特意绕到办公室看看他是否还在加班;每次加班到很晚不能按时去寝室时,同学们催促的电话就会如约而至;第一个行军床住坏了,当晚轮到寝室的6个人竟然全都跑到办公室要帮他搬新床……
对于走进宿舍与学生同住,孙长彬有两笔账。
一笔账是该校团委书记童志祥算给他的。童志祥曾对他说,一般而言,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会在6小时左右,而在学校,专职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能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一天24个小时,共1440分钟,均摊在该学院251名学生身上,“你不吃不喝不睡,一天陪伴每个学生还不到6分钟”。
而通过一年多进宿舍与学生同住的实践,孙长彬自己也算了回账:平均每个寝室可以交流两个小时,按照6人间宿舍计算,他可以陪伴每个人20分钟左右。他一年可以在37个男生宿舍住两轮,也就是他每年可以多陪伴每个学生40分钟左右。
孙长彬对学生工作有个总结,他说,一般而言,老师会对学生干部或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比较关注,对在校表现差的也会经常找谈话,而对剩下的70%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一般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正是通过“卧谈会”的方式,孙长彬重新发现这70%的学生。
贺献南(化名)就是孙长彬发现的这70%中有困难的学生之一。贺献南家境不好,高二时曾辍学打工,在工地干了几年后重新参加高考进了哈工大。然而,进入大学后的他,由于生活拮据等原因,学业受挫、成绩不理想。“我俩常常聊到深夜,帮他联系勤工助学岗位,还鼓励他到院团委学业中心担任学生干部。”心中的矛盾化解后,如今的贺献南不仅成绩提高很快,还带着同学们进行软件创新项目。贺献南后来说,孙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的人生方向。
通过“卧谈会”走进学生世界
这一年多,孙长彬通过“卧谈会”走进学生的世界。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发现了整天带着耳包不说话的小张的故事,我也了解了性格内向但成绩危险的小赵的故事,和成绩很好却沉默寡言的小李的故事……”
孙长彬跟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还会将这样的“卧谈会”继续下去。但今年24岁的他,也考虑到以后结婚生子了,免不了与学生同住次数会减少一些。
“孙老师做的都是良心活儿,让很多之前被‘忽视’的同学又找回了自己,而且一个都不落下。”该校计算机技术与科学学院大三学生曹城华这样评价孙长彬。
(甘利兵 曹马志 记者 吕博雄)
原文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15-07/14/nw.D110000zgqnb_20150714_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