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错,孩子无辜谁来呵护这群特殊的孩子!
“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活动现场。人民视觉
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是那么的天真无邪。但在这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背后,却有着难言的痛苦。针对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失学、失教、失养等问题,湖南省司法厅通过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工作,既为服刑、戒毒人员解决高墙外的“最大担忧”,又从源头上促进他们安心改造、自新向善。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还未成年,可父母却因服刑或被强制隔离戒毒而远离自己。当周围孩子都在享受父母宠爱时,他们却只能留在爷爷奶奶或亲属身边,有的甚至无依无靠,孤独、忧伤地成长。
父母有错,孩子无辜。他们是最不幸的特殊群体,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爱与关注。为让这些孩子生活有依靠、就学有保障、成才有机会,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戒毒人员尽早脱毒,湖南省司法厅主动联合综治、民政、教育、共青团、妇联等14个部门,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工作,向这些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点亮一盏盏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亲子活动找回疏远的爱
3月10日,早春的湖南,阴雨绵绵,春寒料峭。
9位戒毒妈妈用眼罩蒙住各自孩子的双眼,随着《鲁冰花》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往前走,通过触摸妈妈的双手来辨认谁是自己的妈妈。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妈妈了,有几个孩子,几次都没找对,便显得焦躁沮丧。几轮音乐后,孩子们终于都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欢呼雀跃,紧紧抱住妈妈不愿松手。此时的妈妈们泪流满面,深为自己的过错而愧疚自责。
来自全省各地的26名小朋友和他们的妈妈们相聚在这里,民警和社会志愿者为小朋友们送上“新年红包”和漂亮的书包文具。如果不是妈妈们穿着特殊的衣服,根本看不出这是在戒毒所,还以为这只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亲子活动。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是那么的天真无邪。但在这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背后,却有着难言的痛苦。
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服刑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他们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爱,还要为父母曾经的罪错而艰难地生活。这样的孩子,仅在湖南就有1.4万余名。他们或监护人缺失,或无经济来源,或失学,或流浪,有的甚至步父母后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60多岁的谌凤阶,是安化县一名退休村支书,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曾某同村,曾某的丈夫也在服刑。谌凤阶看到曾某的两个小孩失学在家,生活上也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种地为生,非常同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老支书给戒毒所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白马垅戒毒所早已把曾某列为帮扶对象,正在寻找志愿帮教者。就这样一拍即合。老支书帮曾家去民政部门申请特困救济,去学校联系让孩子重新上学,白马垅戒毒所也为孩子送上了救助金和生活物资。据白马垅强戒所所长龙桂芳介绍,她们设立了“小桔灯”爱心基金会,今年已为76户这样的戒毒人员家庭送去帮扶资金10万元。
短短2个多小时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紧紧抱住妈妈不松手。“要记得给妈妈写信啊!”“爱妈妈,等妈妈回来!”……在亲子活动中,孩子们找回了疏远的爱,戒毒人员也充分体会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依恋,表示要增强戒毒信心,彻底戒除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