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锁成安全漏洞 车企在干吗
利用干扰器盗车的方式,已为公众熟知,现在又出现了新的行窃手段。近日,江西慈溪市的刘某利用从网上买来的特制开锁钥匙,打开奥迪汽车实施盗窃。罗某则用一个解码器对着轿车一摁,就能够将锁住的轿车解锁。目前,两人均因涉嫌盗窃罪被当地检察院批捕。(11月17日《钱江晚报》)
行窃工具易操作与易获得,让偷汽车不再是技术活。而近年来,广州本田、别克、北京现代等品牌车辆,皆有类似新闻传出。国外研究表明,包括保时捷、玛莎拉蒂、法拉利等很多豪华车型在内,因钥匙芯片使用了过时的加密技术,很容易被人复制钥匙和芯片。这一缺陷早在2012年就已发现,但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不是赶紧改进设计、修补缺陷,而是联手封锁消息,阻止研究人员将芯片的漏洞公之于众。
车辆防盗设备不设防,恐怕光靠提高车主安全意识也于事无补,提升车辆防盗技术才是关键。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形同虚设的车门锁,完全符合缺陷定义,理应召回。
无论出于厂商主动还是来自监管部门的被动施压,用召回并重新设计防盗系统的方式保障车主财产安全,是车企理应承担的义务,也将有助于维护其品牌声誉。而对于目前因汽车防盗装置不足而导致利益受损的车主也应当起诉厂商,获得应有赔偿。
此外,监管部门对于市面上开锁工具的监管也不能松懈。各种开锁工具明目张胆地在网上公开买卖,不仅使犯罪分子更易实施犯罪,也极大地降低了犯罪门槛,增加了罪案发生率。互联网不是藏污纳垢之所,网购平台的经营者和监管者,应当严肃查处此类非法交易,对相关人员依法追责。
编辑:陈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