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前粮食生产形势调研与分析

24.07.2014  11:42

  “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部署的首要任务。我们于4月中旬组织会员分赴沿淮、淮北、沿江共六县调研,重点了解如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各地粮食生产形势很好,但仍有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

   一、当前粮食生产形势  

  近几年来,六县领导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努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品质和商品率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农村面貌变化很大。怀远县和涡阳县立足农业大县定位,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路子。怀远县连续十年粮食总产保持在20亿斤以上,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粮食总产22.87亿斤。涡阳县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3年粮食总产25.12亿斤。霍邱县和颍上县坚持“三化同步、四良(良田、良种、良法、良制)配套、五农(农田、农户、农企、农社、农保)并举”,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霍邱县2013年粮食总产居全省第一,达到147.34万吨,10年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223.6万吨,粮食商品率70%以上,成为全国连续十年受到国家表彰的三个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颍上县主攻粮食单产,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104万吨,比2004年增加17%,十年四次受到国家关于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表彰。无为县、枞阳县围绕中央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和安徽省“粮食三大行动”工作安排,严守耕地红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粮食产量不断提升。无为县2013年粮食生产面积106.7万亩,总产50.01万吨,与2003年相比,粮食面积增长13.6%,总产增长了34.3%,增产效果明显。

   二、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粮食生产喜中有忧,仍然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

  ――有些地方抓粮食生产的工作力度有所下降,思想有所放松。当前有些干部认为农村工作多、任务重,干部工作压力大,难以抽身抓粮食生产。还有些地方领导干部,看到近几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形势较好,思想上有些放松。这些因素的存在必将影响粮食生产的思想根基。

  ――耕地占用现象严重,守住耕地红线任务艰巨。调查发现,现在占用耕地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占地,很多耕地变成了工厂和城镇建设用地。二是农民建房占地,农民富裕起来后要求改善住房,农民建房占地是一个突出问题。三是占优补劣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各地也强调占补平衡,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的情况时有发生。干部群众忧虑保护耕地的红线任务特别繁重。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收”状况没有彻底改变。有的县反映,现有涵闸、机井等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今年,省里部署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纳入民生工程,资金渠道有三块,即“项目资金”、“专项资金”和“农民自筹”,分别来自省和县财政、各有关部门和当地农民。但是,有些县反映各部门的专项资金由于渠道不一,整合困难,很难及时到位,甚至拿不到;向农民筹资困难很多。现实状况是,当地只能将能够拿到手的资金投入建设,能搞多少算多少,限期提高灌溉面积任务难以完成。

  ――土地流转困难,粮食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仍然较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期限都普遍偏短,部分农民还抱着“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思想,不愿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从大户来看,农村空户多、成片流转难、法制意识淡薄等因素也制约着土地流转。我们在一些县虽然看到了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一些典型单位,但数量不多,尚未形成大气候。真正列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总体仍处于传统阶段,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资金补贴量小、环节多,需要研究改进。一是补贴资金量小。目前的补贴有良种补贴、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表面上补贴名目不少,但按亩计算并不多,对促进农民增粮增收效果不显着。二是行政成本高。从农民申报、村级汇总、公示、乡镇核实、县级抽查,到打卡发放,环节多,人员投入多,行政成本高,占用了县乡农业和财政部门大量的精力。

  ――粮食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影响粮农积极性。一些县反映,虽然近几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但“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变;从农民来看,农机投入、劳力成本上涨等,种粮不如外出打工,也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收益多。因此县里和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尤其是不少农民不愿种粮,对耕地投入不足,复种指数下降,甚至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三、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建议

  为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必须确保耕地不减少、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确保粮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根据这次调研情况,在三个确保上需要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一是要科学制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严格执行。二是城镇建设、农民建房等,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杜绝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三是建议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纳入涉农补贴范围,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责任。

  2、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一是要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二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三是及时帮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解决粮食晒场、烘干、收储等实际困难。四是落实好涉农补贴政策,发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一是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三是高度重视基本农田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四是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一是要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二是要加强对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有计划的建立职业农民队伍,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三是要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与采用传统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更好发展粮食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经营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的效益;把粮食单一生产与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和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和奖励,切实解决“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要适当提高投保金额,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改变独家经营状况。四是要适当增加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经费,提高农技人员的待遇。

  6、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抓好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要建立粮食生产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和标准体系。二是要落实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三是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四是要从土壤、用水、施肥、施药、环境等多项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抓起,不断提高粮食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日期:2014-07-24    来源:博亚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