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干部进村“赶考”成必修课
韩柏臣 记者 刘晓云
进农户、交朋友、听意见、解难题……2014年,对宝清县部分机关干部和企业家来说,进村“赶考”成了一门必修课。这份考卷,在乡间田野,更在百姓心间。
宝清县结合“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今年确定了15名党政部门领导干部、6名退出科级领导岗位干部以及17名本土企业家作为选派对象,29名“第一书记”和9名“名誉村主任”,进驻农村一线,重点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
前不久,记者跟随万金山乡方胜村“第一书记”——宝清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勤海,进村办公。
百姓难题怎么破解?
“带着感情想办法”
走进村里,路面平坦、整洁,让人很难想象出过去这里的景象。
原来村里道路年久失修,阴雨天泥泞难走。“以前下大雨,左邻右舍因为门前水今儿灌到他家了,明儿淌到你家了,矛盾不断。这回好了,再也不用为掘沟淌水的事犯叽叽了。”村民谭力江高兴地说。
路是田勤海到村里后修好的。仅仅铺修路面还远远不够,方胜村多年来一直没有排水边沟,排水问题不解决,修路效果也只是暂时的。没过几天,田勤海筹措的价值5万元的修边沟用的石头一车一车拉到了村里,经过共同努力,全村3200米整齐标准的排水边沟很快修砌完成,之后又为村里解决了路灯、铁栅栏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 “为村里办事,就要带着感情想办法。”田勤海说,他自己在市里当了20多年警察,没有真正到农村解决过“三农”问题。
怎么办?就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心入情入,想干实干苦干。他多次到方胜村走访调研,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把去外地先进地区学习和考察取得的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到方胜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
“第一书记”怎么当?
“扁平化”、“直达式”工作模式
方胜村原先治安不好,总不消停。“我们村距离派出所较远,碰到有报案的,出警很不方便。现在好了,万金山派出所副所长赵升玉作为村干部入驻村委会,有啥事找他比找我们村里人还方便。”村民冯延君说。
村里治安的显著改善,源于选派干部的“扁平化”、“直达式”工作模式。县里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和“名誉村主任”每周在村工作不少于14个小时,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7天。他们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了解决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听取群众在对决策执行的意见建议。田勤海说,县里指派派出所的副职到村担任“村官”,仅几个月就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0余起。
陪同采访的县委组织部干部介绍,“扁平化”、“直达式”工作模式缩短了执行反馈时间,加快了决策完善进度,提高了决策落实质效。截至目前,38名选派干部已为派驻村制定发展规划38个,形成帮扶工作方案38套,制定任期承诺事项百余件,涉及基层设施建设、困难群众帮扶、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层党组织怎么整顿?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方胜村三届选举村领导,历时14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成了周边村屯的一个笑谈。”田勤海说,村里没有一个坚强的两委班子,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就不可能凝聚人心。
与以往的帮包工作不同,宝清此次明确思路: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田勤海在换届选举前,和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协调,排查不稳定因素,向广大村民宣讲《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通过不懈努力,最终选出村民代表29人,经过严格的复选、推荐和测评等程序,推选出两委班子成员。
村委会组建之后,田勤海及时与村委会成员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了村里的基层党建、民主管理、信访维稳等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像方胜村这样,“第一书记”和“名誉村主任”第一时间推进完成了全县3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方面,引导村党支部按照“四议三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事项367件,帮助解决信访矛盾、邻里纠纷21件。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