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开启毕业实习模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探索疫情下毕业实习新途径

22.05.2020  07:21

哈工大报讯(环境文/图)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传统实践类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为实现毕业实习的“停课不停学”,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了涵纳虚拟仿真平台实训、设计专家在线指导、水厂运行实况录/直播、云学堂行业发展解读等单元的“云端”毕业实习新模式,并于5月4日-15日开展了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云端”毕业实习实践课程。

据了解,此次实习由我校环境学院市政工程系主任钟丹教授带队,高金良、马文成、唐小斌等教师参与,形成了“化时艰为机遇,多维拓展实习教学模式”的工作思路。

汇校友之力,打造实习云讲堂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们的多方协调下,此次实习邀请到国内外行业专家——英国南方水务(Southern Water)公司技术总监杨共教授、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尚庆海教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匡杰教授、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姚阔为、杨红红教授和我校市政系袁一星教授一起为学生们开展云端授课。

课程采用工程案例与设计图纸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就供排水专项规划、管网及水厂常规设计、深度净化工艺比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授,旨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深化学生专业认知、解析设计要点、规范设计步骤。在交流环节,授课教师们详细解答了同学提出的毕业设计问题。

从2D到3D,沉浸式体验水厂运行

为补齐云端实习时学生体验度偏低的短板,课程依托环境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在实习中引入城市给水/污水处理3D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以第一视角全方位感知水厂整体流程、处理单元布置、构筑物内外部结构等细节。课程中,学生可通过设备参数主动设定,进行单元调控和工艺联控,以获得稳态运行下的目标水质,大幅度改善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设计图纸的可视化解读。

从平面到立体,BIM技术制图实训

为契合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发展趋势,提升毕业生专业竞争力,课程邀请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韩德志就BIM发展历程、标准、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BIM在本专业设计、施工工作中的巨大优势。该公司BIM培训师、高级工程师邹红云还从模板设置开始,分步骤为学生们详细演示讲解给排水图纸BIM绘制方法,指出BIM初学者常见误区。

水厂录播+直播,云端实习零距离

课程还依托既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本系教师产学研合作企业,实现云端实习水厂多元化拓展。传统现场实习讲授受限于企业专家的专业背景、现场环境干扰及参观视角局限,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听清、理解讲授内容,再加上企业安全规程约束,传统实习中学生很难实现全部单元的近距离观察,而云端实习可有效弥补这些缺陷。

企业主讲人利用DV、无人机等摄像设备全方位录制视频,并辅以现场解说、配音字幕、直播解说等多种方式,实现水厂工艺参观全覆盖,此外,将产学研合作企业引入实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指导教师亦可实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本次云端实习水厂包括,哈尔滨朱顺屯取水厂——取水+泵站,取水构筑物特殊水情安全运行策略解析,水源水质突发事件,活性炭投加应急系统。东营市南郊净水厂——国内第一家大型浸没式超滤膜水厂,荣获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济南水务集团鹊华净水厂——济南市的标杆饮用水示范基地,十一五示范工程,荣获全国工程建设“鲁班奖”。大庆油田水务公司西水源水厂——代表性地下水源净水厂。浙江绍兴江滨污水处理厂——绍兴市环保教育基地,国内臭氧应用规模最大的“花园式”水厂,印染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赤峰市德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国外经典工艺与国内污水处理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设有完备的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哈尔滨利林环保水处理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施工现场在线直播。

企业专家们从水厂实际运行层面,就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应急措施等与学生开展了交流。

哈尔滨朱顺屯取水厂云端实习

东营市南郊净水厂云端实习

济南水务集团鹊华净水厂云端实习

大庆油田水务公司西水源水厂云端实习

浙江绍兴江滨污水处理厂云端实习

赤峰市德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端实习

哈尔滨利林环保水处理有限公司云端实习

努力打通实践教学与工程素养的“最后一公里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效果实时反馈系统,完善“督导专家、指导教师、助教团队”的多层面全过程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质量,教学团队进行多平台实时沟通,以本为本、“寓教于评”,以学生及校友评价为导向,及时梳理问题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参加实习学生调查问卷评价

参加线下实习的校友对此次线上实习的评价

教学团队积极推进编撰本专业毕业设计常见问题“红宝书”,持续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实习实践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网络实习基地,汇聚一批高水平讲习专家,整合了一套“应用软件培训+虚拟平台实训+互动式实况教学”实习资料库,在打通实践教学与工程素养“最后一公里”上形成了一套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