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领导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报告
(2008年1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温总理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08年审计工作,表彰优秀审计项目,部署2009年审计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十分重视。温总理今年9月在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时,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1月在四川省江油市调研期间,看望了在活动板房临时办公的江油市审计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今年以来对我署上报的各种报告、信息批示了120多件;12月25日,专门听取了审计署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理指出,一年来,审计工作在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力度在不断加大,审计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审计机关是认真负责的,审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审计队伍是过得硬的。总理要求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定责任,把监督检查中央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明年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关注金融安全、财政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和环境安全,切实搞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对温总理的这些指示、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8年审计工作情况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审计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至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69亿多元,促使被审计单位健全规章制度3690项,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37件。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制定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审计机关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和审计机关成立25年来的经验,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审计的本质和规律,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的认识,深化了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认识。在这些认识和理念的指导下,审计署制定了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及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审计法律规范建设、审计信息化发展和审计科研工作等5个专项规划,湖北、四川、广西等地也制定了体现本地区特点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为审计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二)积极开展专项审计,促进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民生问题,审计署组织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救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城市基础教育、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及审计调查,各地普遍开展了涉农、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方面的审计和调查,促进了相关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审计机关紧急行动,全国1.2万余名审计干部对3.2万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延伸调查了重灾区的3800多个乡镇、9500多个村和7.6万多户受灾群众。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公告,提出3640多条审计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出台规定、完善制度570多项,促进了救灾款物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规有效、规范有序和公开透明。
为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审计署在今年下半年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影响的审计调查,揭示和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趋势、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对部分国有骨干企业的冲击以及一些应对政策措施落实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三)强化财政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
审计机关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思路,进一步提升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注重全面把握情况,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署审计了53个中央部门及其368个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对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津贴补贴收入发放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了18个省(区、市)财政管理和运行情况,揭示和反映了当前省及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财政部等正在按照国务院领导要求,针对审计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各省(区、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比去年大幅度提高,审计内容也大为深化。
二是注重分析研究,提出完善体制机制的建议。全国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共提出3万多条审计建议,有2万多条被采纳。如审计署在今年8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建议,就是在深入分析体制、机制层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得到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相关部门正按国务院部署研究落实。
三是注重推动整改,把整改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在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署把检查以前年度查出问题的整改、推动部门自查自纠,与本次审计期间促进整改和审计后的督促全面整改相结合,收到较好成效。截至10月底,已追回或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267.73亿元,促进完善制度规定158项。各地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整改工作,如深圳市建立了整改问责制,落实整改意见和执行处理不力单位的行政首长将被追究行政责任。
(四)深化金融和企业审计,促进深化改革和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和国有资产安全。
今年的金融和企业审计,始终关注国家经济和国有资产安全,促进防范风险、深化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集团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移送大案要案线索16件。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进行审计调查,并结合近年来金融审计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反映了当前金融领域需要高度关注的六个突出问题,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温总理的批示研究解决。
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12户中管企业原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4户发电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和41户重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审计调查,审计资产额1.11万亿元,占这些企业总资产额的52%,揭示了一些企业损益不实、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潜在损失等违规问题。审计中还重点关注和反映了粮食储备安全、境外投资风险以及能源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有关部门按照锦涛书记和家宝总理的批示要求,有的已经制定了解决措施,有的正在研究解决的具体办法。
各地除参加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外,还加大了对地方金融机构和地方企业的审计力度。辽宁、河北、河南、海南等地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地方投资公司的审计和调查;重庆、安徽、江苏、浙江、贵州、新疆、青岛等地对地方重点国有企业和省属部分海外企业开展了审计调查;四川等地正在对灾区国有企业受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五)推进能源资源环境和投资审计,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为促进能源资源利用和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审计署组织对18个大型火电建设项目和相关省电力建设情况、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对环渤海13个市水污染防治和“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海南、西藏等地也开展了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和调查。这些项目审计,不仅揭示和反映了能源资源环境和投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在探索绩效审计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审计署还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审计调查、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工程跟踪审计,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加强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各地认真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必审制,进一步加大了审计力度,如广西所有的市级和93%的县级审计机关都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河北、安徽、大连等地采取了重点环节和阶段性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式。1至11月,全国投资项目审计核减投资额248亿多元,帮助挽回和避免损失77亿多元。
(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1至11月,审计署开展了对4名省部长和12户中管企业原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全国审计机关对2.4万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64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226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也不断深化,重点关注民生、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问题,使审计评价更加全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全国31个省(区、市)、436个地市和1937个县级审计机关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有8个省(区)、81个市和212个县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有21个省建立了组织部门根据审计情况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有14个省汇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形成综合审计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也更加科学和有效,如广东、宁夏、重庆等地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实行“同步审计”;吉林的组织部门将所管辖范围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次性全部委托给审计机关,要求在规定年限内轮审一遍;四川、宁波等地实行了向审计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告知其所负的经济责任,并由组织部门与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签订经济责任承诺书的制度;江苏省宿迁市推行了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办法。
(七)认真履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职责,展现我国审计的良好形象,锻炼了审计队伍。
今年7月1日,中国正式履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为履行好这项职责,通过严格考试和强化培训,在各省(区、市)审计机关、有关内审机构和高校的支持下,我们迅速组建了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外语熟练的联合国审计队伍,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惯例、体现中国特色的联合国审计规范。目前,已完成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总部和苏丹达尔富尔等11个维和特派团的现场审计,开展了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审计,并组织协调法国和南非审计机构的5个审计组开展工作。这些项目的审计现场大多处于战乱频发、局势动荡、条件艰苦的国家和地区,我们的审计人员克服困难,不辱使命,注重从战略、政策、制度、执行和控制等方面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出色地完成了审计任务,受到联合国有关方面的赞誉。现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外部审计师小组等机构要求中国审计署就选拔和培训审计人员、制定审计操作规范、编制审计方案和标准等编发一个手册,供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其他委员以及其他国家学习,还希望中国审计署派人帮助他们培训审计人员。此外,审计外事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非洲审计研讨班和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培训班,取得了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的举办权。这样按照惯例,从世界审计组织2013年大会后,中国就将接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
(八)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开放性。
我们坚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机关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培养、交流和培训等工作。强化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审计署制定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修订完善了“八不准”审计规定,对5名司局级审计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半数的特派办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财务检查,严肃处理了违纪的领导干部。全面清理了规章制度,审计署废止了172项内部规章,同时积极推进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探索试行审计项目审理办法,组织了质量检查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启动金审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部门联网审计制度,建立金融审计数据服务器,进行企业审计数据库试点。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和安排审计项目经费,压缩和精简会议,审计署在机关内部公开了部门预决算,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了节电10%的约束性指标,署领导出国团组压缩了一半。继续稳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探索审计情况阶段性公告,1至11月,审计署公告了关于61个项目和部门的审计结果,全国共发布审计结果公告1800篇。
同志们,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的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审计理念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起来;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还不完全到位,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队伍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保障审计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计署在履行主管全国审计工作的职责,各省(区、市)审计机关在履行主管本地区审计工作的职责上,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下大的力量加以解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理关于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必胜信心,立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履行好审计的法定职责和社会责任。
明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重大任务,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我们提出了审计署明年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也提出了明年地方审计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已多次征求意见,在这次会议上再次提请讨论,请大家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在明年的审计工作中,要切实做到:
(一)贯穿“一条主线”。 这就是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当前形势,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审计工作必须始终贯穿这条主线,推动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和作出处理的重要标准,有效发挥保障和促进作用。地方审计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本地区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本地区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二)抓住“三个重点”。 贯彻落实明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一是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核心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审计中要注重监督检查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执行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并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严肃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政令畅通,防止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家宝总理指出,明年审计工作要继续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这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经济困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演变为政治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是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一方面,坚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坚持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努力完成好“六项任务”。 为实现明年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明年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展开。
一是以保障积极财政政策贯彻实施、促进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不断深化财政审计。财政审计不仅涉及到财政收支,还涉及到宏观调控和政府管理。我们要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农业等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体系。
——财政管理审计。要注重从源头上推动整合政府各项收支,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推进建立起完整、统一的政府财政;注重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情况,监督检查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情况和效果,特别是2008年底新增投资分配和拨付情况,促进各项投资尽快启动和落到实处;注重从源头上把握财力保障限度与建设需求程度,揭示和反映中央大政方针贯彻实施情况和效果,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要重点关注部门管理的政府用于拉动经济增长投资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关注部门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执行的有效性,推动深化预算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
——税收审计。要重点关注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税收政策和征管工作的影响,促进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绝不收过头税,推动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征管制度。
——重点民生资金和重大民生工程审计。要重点关注种粮农民直补等支农资金、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情况、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投资和管理状况,着力揭示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要重点关注建设资金使用、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政策效果。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要全面检查国家有关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实施、规划落实、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利用情况,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增投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要重点分析新增投资结构的合理性,重点关注和揭露违规投入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产能过剩行业和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等问题,重点关注和揭露建设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在上述审计中,要注意整合资源,实行纵横结合、上下联动、信息共享,这是促进财政审计向纵深发展、提高层次和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是以促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金融安全,服务金融改革为目标,不断强化金融审计。金融审计要重点检查金融机构执行中央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情况和效果,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和监管状况,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严肃揭露和查处金融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搞好中央金融机构审计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地方证券公司等的审计,密切关注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及经营风险,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发展的水平。
三是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不断加强企业审计。企业审计要按照“把握总体、揭露隐患、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质量、责任、绩效”开展工作。要把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把检查企业绩效状况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结合起来,把检查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与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和绩效状况,关注金融危机对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促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揭露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严肃查处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四是以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明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在加强经验总结、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水平上下功夫。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政府和政府部门、各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以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按照中央要求和审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审计署将在继续加强省部长、中央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做好省级审计机关和审计署事业单位、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地要继续完善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断深化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五是以促进落实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为目标,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当前,要从检查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资金管理使用、相关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等情况入手,从促进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等三个方面逐步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在能源资源审计方面,要关注农村经营性承包土地流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在环境审计方面,要关注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污染防治情况,关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城镇发展建设中造成的结构性污染等问题。要突出审计重点,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的问题,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状况的分析评价。
六是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维护对外投资安全、履行联合国审计职责为目标,逐步推开涉外审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遇不断增多,中央提出要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健全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年,我们在国外贷援款、驻外使领馆审计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联合国审计也取得了很好效果。明年在继续完成好上述任务的同时,审计署将对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各地也要按照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对本地区境外机构和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调查,摸清总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办法,探索建立有效的经常性监督方式。
(四)把握五项原则。 为完成好上述任务,要把握好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重民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二是坚持揭示和反映违规建设 “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以及建设中造成的资源破坏损毁、环境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造成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法治建设;五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的健全完善。
三、积极开拓创新,推动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25年的努力奋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将审计工作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充分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法定职责;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这些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实践和丰富、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照新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和很大发展空间,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因循守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完善审计工作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促进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转化为保障全国审计工作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一)创新审计理念 。就是要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审计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监督的内在联系,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经过25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逐步认识到,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具体体现为“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这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分析“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总结我国审计25年发展经验的成果,是学习借鉴国外审计发展经验的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还要揭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于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 “免疫系统”。这是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从不同角度认识审计而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审计的本质和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在表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机关要履行好法定职责,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是一种理念,绝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将其作为套话,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的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真正用于指导我们的审计实践。
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首先必须充分发挥预防功能。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其对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害”的抑制作用。作为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审计机关,具有独立、客观、公正、超脱、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因而能够而且有责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受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第二,必须充分发挥揭露功能。根据法律规定,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就必须查错纠弊。所以,审计必须查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损失浪费、奢侈铺张、损坏资源、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主法治等各种行为,并依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惩戒;必须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以保护经济社会运行的安全健康。第三,必须充分发挥抵御功能。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里层,进行深层次分析、揭示和反映,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促进改革体制、健全法治、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审计的基本特征,遵循审计的内在规律,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坚定不移地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更加全面、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创新审计机制。 就是要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以保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当前,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一是保障全国审计工作协调发展机制。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业务领导、工作指导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当前,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审计工作形势,面对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审计工作实际,探索更为积极有效的指导方式,逐步实现全国审计工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是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考虑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通过思路引导、战略谋划和业务领导、工作指导,使全国审计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审计署拟定了加强和改进对地方审计工作指导的意见,请大家认真修改后,我们将在明年尽快下发实施。其次,要通过计划、规范化、信息化、结果利用、科研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使地方审计机关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第三,要完善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任职专业资格管理办法和准入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使地方审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1991年中组部、审计署联合发布的文件,对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我们与中组部沟通,准备根据审计法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办法,增强可操作性。再有一件事是,对于地方审计队伍建设,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审计人员准入制度,也就是调到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资格任职条件,根据审计法和公务员法的规定,都要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明年审计署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制定相关的具有操作性的办法。这两件事,都向温总理都作了汇报,温总理非常赞成,要求审计署与有关部门加快研究。第四,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这里要强调的是,加强对地方的领导和指导,是为了发挥监督合力,保持工作思路和重点上的统一,而不是强求全国审计工作都要按一个标准、一个目标发展到同一个水平。希望大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审计法,根据审计工作发展需要,抓紧研究制定与审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建立完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和审计指南体系,积极探索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实现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计划和成本管理,计划安排既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又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逐步建立动态的审计项目储备库,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在强化年度计划与规划相衔接的同时,避免和减少交叉重复。逐步建立起审计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健全审计机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创建高效、规范、和谐的审计机关。
三是科学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和核心产品,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载体。目前我们的审计成果还是“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精加工”更少,“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少、满足需要的“高端产品”更少。一些审计成果没有能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症结,没有能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建议,导致审计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至更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和成果意识,根据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来确定审计的立足点和目标,来选择提供什么样的审计成果。要注重把握形势要求,加强宏观分析研究,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强审计工作宣传,关注和重视网络民意,加强舆论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务公开,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理解、支持和关心审计工作。
(三)创新审计方式 。就是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一是要在结合上狠下功夫。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在25年的实践中摸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综合审计模式,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常规审计与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相结合,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它部门监督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等等。这些结合,对于整合审计资源,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都具有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在结合上狠下功夫,使之不断丰富和规范,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二是要全力推进绩效审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体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都要求我们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今年,审计署涉及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已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五分之四,全国约占五分之二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明年还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各项审计都要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有的项目可以考虑出两个成果,即一个审计或审计调查报告、一个绩效分析或研究报告。同时要选择对某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对某项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配置情况及其效果、对某个项目的绩效进行宏观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提供参考。在推进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的关系,做到从微观项目入手,从宏观全局分析问题;处理好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真正把重大损失浪费、影响国家安全和政策目标实现的问题揭示出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关系,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与评价政府行政效能统一起来。还要注重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和方法。
三是要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家宝总理指出:对一些重特大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比事后监督更重要,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问题查出得越早、解决得越快,损失就越小。我们要按家宝总理的指示要求,对一些重特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同时,要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工作思路、介入时间和具体流程,始终坚持审计的独立性,避免越权、越位,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多次讲,当一个领导干部回顾过去,引以自豪的是带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能打硬仗的队伍。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个别领导同志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带队伍抓工作上,而是放在建楼上。必要的办公条件是需要的,职工的住房困难是应该合理合法地解决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领导的首要责任是带好队伍,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引以自豪的仅仅是一栋大楼,那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带出了一支队伍,这才是百年大计。要建一栋楼,很容易,但带出一支队伍却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把握我们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中心。当前,要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坚持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党员观念、公务员观念和审计人员观念,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建设中,重点抓好“一把手”的选配,同时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提高整体合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重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和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实施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把审计实践作为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第一跑道。希望各级审计机关要给业务骨干学习、充电和培训的机会。不要出现培训和工作两张皮。越是骨干越没有机会参加培训,这是不对的,业务骨干不及时充电也有落伍的可能。要注重工作锻炼和实践历练,在审计第一线培养、造就优秀的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培养一大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强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个别单位在建房、津补贴等问题上没有能够严格地、完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给审计形象和审计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我们要从思想根源上查找原因,汲取教训,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按照温总理关于“审计工作责任重大。要严格要求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特别要加强内部管理,以保持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的要求,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要严格执行新的审计“八不准”规定,地方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规定,都要以此为抓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同志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的重任,一定要带头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增长新本领,带头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带头落实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以及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把队伍带好、把作风建设搞好、把形象保持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以提高审计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教育为中心,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坚持表扬表彰先进、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人文关怀、创建和谐机关,坚持崇廉敬洁、树立正确荣辱观,不断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建设。理论来源于实践,25年审计实践丰富多彩,需要我们总结、挖掘、提炼和升华。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现实的审计实践遇到很多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目标,抓住审计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尽快拿出一批有较强指导意义的高水平的审计科研成果,为审计实践服务。
(五)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就是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技术方法。要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探索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系统,并在联网审计系统中逐步建立起预警系统;继续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使其成为重要的审计内容,并成为常规审计的基础;推进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建立,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深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各个行业的数据规划,为建立数据库奠定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同志们,形势的发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落实五年规划将推动审计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审计工作新发展,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2008年12月30日)
同志们,刚才令狐安同志对这次会议作了总结,我完全赞成,总结的内容也是署党组讨论通过的。令狐安同志全面总结了这次会议的收获和贯彻会议精神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志们回去以后,要及时、完整地向省(市、区)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汇报温总理的指示和这次会议的精神,同时要针对本地情况,就如何学习贯彻温总理指示精神,如何贯彻落实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做出具体部署,抓好明年的审计工作。
温总理讲,审计机关是认真负责的,审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审计队伍是过得硬的。这是对我们的鼓励、鞭策和期盼。温总理同时明确指出了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希望我们认真履行法定责任,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不能有半点松懈,不要认为温总理讲了,我们是认真负责的,我们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这个队伍是过得硬的,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可以骄傲自满了。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是目标、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下一步要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起来。一定要求在“学懂弄通、武装头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今年以来特别是9月以来,审计署党组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经过认真学习、认真分析、认真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出了存在的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我们在履行法定职责方面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我们的队伍建设与科学发展观还不完全相适应;四是我们的机制制度与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还不完全适应;五是我们在履行主管全国审计工作的法定职责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全国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署机关各司局、各特派办、各派出局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审计厅(局)都要认真查找自身在各方面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主要问题。查找的根本目的是要整改。因此,审计署党组坚持边学习、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推动审计工作的全面科学发展。
首先,针对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署党组经过认真反复讨论,确定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这一个理念指导下,我们在总结25年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具体表现就是要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讲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这是从审计对象和技术层面来讲的,而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从根本目标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同时,提出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20字工作方针,而且对20字工作方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其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大家能够自觉遵守的审计工作行动准则。
其次,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比如在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在这些年的审计工作,包括今年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次抗震救灾款物许多方面的制度规定,都是在审计机关反映了某些方面的问题后,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审计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制定的。但是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有许多应该做而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到的地方。又如,在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方面,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及早地感受风险,针对风险提出建议,清除病害。我们在这方面,像在粮食安全、境外投资安全和能源、以及经济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上,做了一些工作。温总理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这仅仅是一个起步、一个开局,既不成系统,站的高度也不够。再如,在揭露和查处一些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和经济犯罪线索方面,审计发挥的作用应当说是不小的,但在审计职责范围内,还有一些应当揭露却没有能够揭露出来的问题。有的案件虽然揭露出来了,但是没有继续进行跟踪。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而且还可以做得更深些、更好些。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从健全法治、改革体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层面可以提出更多、更高层次的建议。正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审计署党组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制定了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特别是提出2009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六项任务”和“五项原则”,提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五个创新,这些都是具体的整改措施。
第三,针对机制制度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署确定要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重大创新和改革,要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要修订和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健全构建国家审计指南体系。同时就审计法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条例,抓紧与各方面进行了认真协调,对这两个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经国务院审定以后,这两个条例明年上半年可望发布。与此同时,我们清理了现行制度,初步确定要废止170多项制度,还要重新制订一些相关制度。
第四,在队伍建设方面,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全国人民的要求,与温总理的要求,与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如加强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各级班子建设,加强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对少数单位存在的违规问题和不规范做法,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认真处理。如在中央规范津贴补贴以后,有个别单位执行政策不严肃,这些单位不仅按照规定进行了坚决纠正,一律退出了多发的津补贴。署党组还把这些单位的领导班子召到北京,进行集体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温总理关于“要严格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加强了内部管理,从健全完善制度上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有些事情在其他部门可能不会引人关注,但是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人们对它的期望非常高,一旦出了问题,失望就大,甚至非常痛恨。正因为我们肩负着法律赋予的职责,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监督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长沙特派办职工住房很困难,按规定应当解决。但长沙办在解决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的问题,先是以办里的服务中心名义成立一个公司,搞购建住房的“商业化运作”,之后又未按规定报经批准,擅自把这个公司的股权转给一个民营公司。由这个民营公司与办里职工签订所谓的“商品房购房合同”,建了一些明显超过当地省级机关公务员住房标准和规模的所谓“商品房”。在这些住房建设过程中,在与职工住房同步建设的长沙办办公楼的投资中承担了属于职工住房建设的少部分投资;用办公楼建设资金垫支了职工住房建设前期一些投资,虽然这些钱2007年底前已归还了,但做法是不合规的。对这个问题,审计署党组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一是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二是帮助长沙办的干部职工提高思想认识。长沙办的绝大多数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有大局意识,有遵守国家法律的意识,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审计署党组根据公务员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决定对长沙办这一问题的主要责任人、长沙办原党组书记、特派员给予降级处分;对于负有一定责任的特派办其他两名负责同志,责令做出深刻检查,并予以通报批评;对这一问题负有监管检查不力的署机关服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责令做出深刻检讨,并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将长沙办职工住房委托给负责湖南省政府公务员住宅建设、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予以整体收购,由其按照公务员小区的建设方式统筹安排,进行加层改造。改造后,这些住房的面积有所减少,标准有所降低,外观有所改变。对这类问题,我们都要统筹解决,坚决加以纠正。与时同时,为加强内部管理,审计署对派出机构的固定资产购建、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和党建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等,都根据当前情况重新作出规定。审计署还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执行已8年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进行了认真修订,并已发布,从2009年1月1号起,审计署和派出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八不准”审计纪律。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审计纪律。在审计纪律上,不能有任何特殊,也不能有几个标准,关键是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在这一点上,审计署党组的认识非常明确、态度非常坚决。
第五,在履行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职责上,同志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很多很好的建议。有些同志说,审计署的反应很快,马上制定了加强对地方指导的两个意见。实际上在署领导带队到地方进行调研之前,这两个意见的初稿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当时提出,要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调研,通过听取意见来丰富完善初稿。这次会上提交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地方审计工作指导的意见以及2009年的指导意见,同志们回去以后,要按照令狐安同志刚才讲的,在1月8日之前把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反馈到署办公厅。修改以后,要及时下发。审计署要履行好对地方审计工作指导的职责,各省(市、区)审计厅(局)也一定要履行好这项职责,加强和改进对下级审计机关指导,要牢牢抓住三个方面:一是队伍建设,这是核心。要帮助基层审计机关提高领导班子和队伍的素质。署里向温总理汇报审计署将要会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研究制定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办法以及审计人员进入审计机关工作的专业任职资格。各地不要等,要根据地方情况,能够先走一步就先走一步。有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好的、更有效的办法,各地可以去探索和创新。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署里提出要双向挂职和交流。对于西部地区,署里可以派教员,地方实施审计项目,署里可以派人当顾问,不参加具体审计,而是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西部地区也可以选送一些同志到审计署、特派办,到东部地区或其他审计机关进行实践锻炼。审计工作人员如果吃老本、不充电,审计工作水平难以提高,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落后。把审计机关的良好作风保持下去非常不容易。队伍建设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起来会“兵败如山倒”,要重建、重振起来,就像“病去如抽丝”,非常难。所以,希望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同志对于队伍建设,千万松懈不得,大意不得,马虎不得。二是要抓好业务领导。业务领导不是指限定今年必须完成多少审计项目,或是必须做什么事情。业务领导靠什么?第一靠法律;第二靠标准;第三靠方针;第四靠示范。另外,要通过统一组织项目,对地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考核。三是要加强工作指导。当前重点是要抓好对地方审计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对地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
审计署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一直把整改贯穿其中,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贯穿其中,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行整改。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三个阶段任务是集中整改。希望各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千万不能放松,尤其是抓整改千万不能作表面文章,不能是分析检查报告写得很“漂亮”、很“华丽”,但是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分析问题不深入,检查问题不深刻,解决办法不具体,没有操作性,那是没有意义的。分析检查报告写出来,关键是要逐条抓落实,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希望各地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始至终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不能是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了,科学发展观就学好了,就不用再学了,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以贯之地抓学习、抓实践。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为保障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各级审计机关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总结方面。署机关有关单位做了很多努力,怀柔培训基地、署培训中心为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大家回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