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75万亩稻田丰收在望

23.08.2016  05:03
  今年,富裕县遭到严重的伏旱,有的玉米作物叶片已经枯黄,减产已成定局。但通过突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增水田面积6.8万亩、总面积达75万亩的稻田却郁郁葱葱,水稻长势甚是喜人,丰收在望。 
  针对“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着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年初,该县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支持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措施,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渠道多样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在富南灌区核心区,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组织合作社自筹等,筹措资金2568万元,建成了旱涝保收的稻田1万亩。目前,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和富硒水稻长势格外喜人。 
  针对“工程产权模糊”的问题,该县以“谁投资、谁所有”为原则,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确权登记,并向工程所有者颁发产权证书,写明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基本信息,全县彻底根除了以往重建轻管,大大提高了灌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利用的水平,十分有利于水稻生产。
    针对“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结合节水设施、水源特点,在水费收缴、水权交易等方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计量收费,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低于定额用水实行补助。实行季节性水价和上下游水价管理;探索水权交易,采取“少买多灌“的方式,实行按亩买水量,按方收水费,按初始水权(漫灌用水量)从引嫩管理处购买水量,通过节水扩大灌溉面积。
      针对“工程运行不畅”的问题,该县成立了富南灌区管理处。单位性质为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在水务局内部调剂,具体负责灌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技推广,负责核定水量、收取水费、解决水事纠纷等等。同时,恢复了10个乡镇的水利管理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还建立了村级水管员制度,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村级水利管护队伍。成立用水协会8个,做到管护经费用协会统一监管使用、水费由协会统一收取分配、补助资金由协会统一申报发放。
    针对“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该县不断加大“旱改水”力度,今年水田面积较上年扩大10%以上,并打造了“基地+农业物联网+品牌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质量保险+产品条形验证码+现代化智能化仓储设施+品牌电子营销”平台,使消费者在终端即可实现即时、全程、可视可追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确保了广大消费者对食用富裕县盛产的稻米安全放心。(姜蔺蔺 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