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务员跳槽不必过度解读
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浙商招聘活动日前在沪举行。记者在招聘活动中了解到,不但上海高校毕业生每年去浙江打工的人数在增多,而且公务员加盟浙商的人数也有增无减。其中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行业的白领跨行业跳槽人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4%,开启了新一波公务员“跳槽热”。(11月22日《新闻晨报》)
媒体报道公务员“跳槽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要看到,新一轮的公务员“跳槽热”,基本集中在乡镇、街道一级的基层公务员群体,而且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的年轻人。那些已经工作多年,有了一定职务和级别的公务员,实际上鲜有跳槽者。所以,在笔者看来,类似前几天媒体热炒过的山东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辞职事件,只是个例,既没有普遍性,更没有形成“热”。
一则,基层年轻公务员的“跳槽热”,是“围城效应”的结果。一些年轻人只是听说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优渥、社会地位高,所以就报考公务员,甚至是连续考了很多次才考上。结果真的进入体制之内,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等格格不入,于是就产生了“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围城效应”,最终导致一部分公务员趁着年轻辞职下海,另谋高就。
二则,公务员的职业瓶颈确实对“跳槽热”的形成带来了影响。鉴于当前的公务员体制,越是基层的公务员,往上升迁的机会越小,而职务升迁和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是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一些年轻公务员的同学、朋友、同事,却在外企获得了数倍于他们的高薪,或者是通过自主创业成功,获得了物质财富上的极大成功,这都会对处在瓶颈期的年轻公务员心理上带来各种刺激,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
伴随着公务员“跳槽热”的,是一些企业的“求才热”。一些招聘企业认为,公务员眼界开阔,做事比较踏实、认真、有耐心、诚信度较高,在行政类等岗位它们会优先考虑录用公务员。这背后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终企业获得了它们需要的人才,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通过大浪淘沙,留下了那些真正喜欢和适合公务员工作的年轻人,这自然没有什么不好。(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