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分类 户籍改革跨诸多障碍

31.07.2014  11:07

  北京商报讯(记者蒋梦惟)用户口去为城市、农村居民分类的时代将结束,户口登记制度“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昨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制度。业内表示,这意味着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分类将退出历史舞台,户口将更多地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而附着在这两种户口上不同的保障制度也将加速剥离。

  《意见》指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除了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外,还要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在本轮户籍制度改革中意义非常大,结束了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的户籍二元体制,这不仅是相关部门工作内容上的合并,更是常年来固化在不同户口上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分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解释称,新政出台后,未来的户口登记制度、居住证制度将更多地发挥相对独立的人口管理作用,帮助相关部门对人口的流动和分配情况进行管理,将原本附着其上的福利制度加速剥离出来。

  然而,多位业内人士也坦言,我国各地实现户口登记的“城乡一体化”确实是需要过程的,因为其中需要跨过诸多障碍。单菁菁表示,除了要从技术上解决整理归类大量原有二元户口人口的问题外,剥离长时间附着在不同户口上的福利制度,实现社会服务全覆盖也面临不少难题,比如农村居民拥有直接生产资源,很多生活物资品可以自给自足,但城镇居民的生活来源是就业,剥离之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如何执行需要详细测算。“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差异虽然不存在了,但农民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水平立即与城镇居民拉成平均值仍不太可能,因为简单地实现平均会影响大部分居民的既有利益。”单菁菁表示。

编辑:于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