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爱生应是一种良性互动

07.05.2015  13:33

  -杨国营

  “我错了,请不要攻击孩子”,学生给教师打伞事件中,在上海宝山区某学校任教的当事女教师对媒体着重表达了这层意思。平心而论,如果春游那天她心里也挂着这份对学生的爱,没有让学生给她打伞,或许不至于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也许这真的不算什么大事,但它引发的舆论冲击波却是惊人的。众声喧哗中,有人指责女教师作威作福,使唤学生;有人则认为纯属小事一桩,而且体现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还有人呼吁媒体应该弄清事实,不要跟风炒作……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调查和女教师本人对媒体的公开回应,打伞系学生自愿。如果情况属实,指责女教师作威作福的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学生的尊师行为更没有问题,何况还是10岁左右的未成年人,任何对学生的批评都是无稽的。那么,当事女教师的行为是否就没有一点问题,批评者的声音是否全无道理?

  恐怕未必。从网络上流传的照片来看,女教师戴着墨镜,手里摇着扇子,显得很“有范儿”;旁边的学生比她矮了一头,手臂高高举起撑着伞,略显吃力。整个画面很难说是和谐的。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女教师也承认,看到网络上的照片,“自己也觉得蛮惊讶的,我也没想到自己照片上是这个样子的”。可见,连她本人也不认为当时的做法是恰当的。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很多人之所以指责女教师,是因为反感她当时表现出来的“官僚作风”,以及把学生当“小弟”使唤的江湖做派。

  陶行知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在当时的场景中,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学生的“尊师”,却难看到教师的“爱生”。这种单向的、静态的师生互动,显然不是良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平等、和谐成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题,其中,平等是基础。教师尽管在学业上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或上下级关系。

  女教师当时也许真的出于无心,那样的场景或许真是一次偶然,但她当时的行为无疑是失当的,受到一些指责,对她本人而言也是一次教育,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但是,必须厘清这件事的性质,它与殴打、辱骂学生等恶劣行径有着本质区别,任何拿着放大镜去看待此事,上纲上线,动辄祭出“师德”大旗进行道德绑架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教育局已责成学校对女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我们姑且不论教育部门的做法是否恰当,仅就女教师此次的不当行为而言,批评教育的处分足以引起她的警醒。

  近几天,不断有教师发声为当事女教师“鸣冤叫屈”,认为如果学生给老师打伞这样的小事也要承受这么大的争议,真不知道师生之间该如何相处,学生又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在笔者看来,一些教师的激愤之词,更多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抛去学生给教师打伞这件事本身的是非不论,教师们应当明白,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期许是高于社会上一般群体的,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师师德规范中予以明确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时时处处谨记要给学生做好示范,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