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成为演出市场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促进戏曲发展,图为戏曲演出剧照。资料图片
6月30日,北京青年剧场正式成立。资料图片
喜剧院、青年剧场、家庭剧场、戏曲剧场……近日,北京陆续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剧场,而在全国,类似的专业剧场也在纷纷涌现。可以说,剧场正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专业剧场的纷纷诞生不仅仅是剧场专业化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扩大戏剧市场、激发创作欲望,培养更多的人才和观众。
剧场更“小”,成为演出市场趋势
近日,坐落于北京西城区北京青年宫内的北京青年剧场正式开幕。剧场突出了青年元素,别具匠心的装修、独树一帜的风格,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作为国内首个以青年为核心群体的剧场,北京青年剧场以“无戏剧,不青春”为口号,吸引着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观众。北京青年宫主任冯青松说,北京西边高校人才聚集,但中型剧场稀缺,青年剧场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与此同时,7月16日,全国首个以喜剧为核心定位的“北京喜剧院”也开门迎客。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还将陆续成立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专业剧场。如针对适龄儿童的家庭剧场、针对幼儿的亲子剧场、专门演出戏曲的戏曲剧场等。
不仅在北京,专业剧场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已经相继出现。上海有“新光悬疑剧场” “黄浦剧场笑天地”“上剧场”,广州有芭蕾舞团小剧场,深圳有八厘米戏剧工厂“Ai”剧场,武汉有“光谷客17排”剧院,随着戏剧市场的不断扩容,各类专业剧场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随着戏剧市场的发展,剧场细分已经成为大趋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姜彤林这样认为。戏剧演出市场的扩容、观众的日益增多,为专业剧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虽然各类观众有相同的欣赏爱好,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还是各具自己的欣赏习惯。另外,不同类型的戏剧放在不同的剧场演出,也会带来“聚集效应”,让观众可以认准哪些剧场肯定会上演哪种类型的作品,剧团和主创人员可以根据剧场的特点编创、排演相近的作品,剧场周边还能汇聚起相类似的环境。比如著名的美国百老汇就是由音乐剧专业剧场汇集而成的。
“有人认为,现在并不是剧场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是我们发现,以青年剧场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剧场正逆势而上。”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伯梁说,实际上一些专业的中、小剧场在北京、上海,还有天津、南京这些城市发展得特别好,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小剧场演出是近些年最为发达的戏剧演出,一些大城市每晚都有几十部小剧场话剧在演出,观众格外热情,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小剧场话剧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选取更为专业化的方向走下去,因为这样可以使观众的兴趣更为集中,剧场的效果会更加突出,气氛更加浓烈,票房会更好。
此外,舞台“禁奢令”颁布后,戏剧市场迅速进入了调整和转型,向着更精细的方向发展,依赖剧场魅力吸引观众正成为市场成熟后的选择。不过,专业剧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各地专业剧场的发展并不均衡。北奥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认为,“总体而言,专业剧场主要在一线城市发展迅速,年演出量可以达到180到200场。”其他城市,有的还只有一座大剧院,有的剧场尚未解决如何经营的问题,有的根本不知道还有专业剧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专业剧场将会越来越多。
舞台更“大”,利于培育人才和市场
剧场的专业化建设,仅是开端。如何通过专业剧场开拓市场、培养观众、促进创作,才是目前专业剧场的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剧场的专业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存在,如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儿童剧院,还有更早的少年宫剧场等。但这些剧场主要根据剧目类型对自身进行分类,远不及现在的专业剧场“专业”。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颖以今年9月份将在水立方成立的儿童亲子剧场为例,“不仅剧目以亲子剧为主,而且在环境设置上融合了很多早教的理念。座椅设置只有100多个,为亲子互动提供了便利。座椅高度也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高量身打造。”如今专业剧场已经更多地考虑了观众的年龄特征和喜好特征,从特定目标出发结合剧场本身结构对剧场进行综合定位,使专业剧场更加“专业”。
专业剧场在环境设置和剧目选择上都尽力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做法也吸引大量有相同兴趣的观众前来,从而起到扩大戏剧观众和市场的作用。相关专家也指出,从观众群体培养来说,专业剧场的观众是不受“专业”限制的。以青年剧场为例,其观众绝非仅仅是青年观众,还包括那些关注青年的、想要了解青年的观众。姜彤林认为,专业剧场不仅设计符合目标观众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且还会围绕剧目开展很多相关联的活动。专业剧场的票价也会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而定,这样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鼓励更多的人走进剧场。
“在戏剧人才的培养上,专业剧场也为新生力量开辟了一块阵地。以青年剧场为例,小剧场话剧《深水区》的主创大都为90后,话剧《甄嬛传》也吸引了一批青年创作人才。”姜彤林说。
郑颖也提到:“综合性的大剧场都倾向于聘请有名气、有声望的戏剧导演。专业剧场的兴起正好为那些有创意的新生代导演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未来,我们将成立青年导演工作室,希望能够培养和挖掘更多有想法的青年导演,也希望青年剧场能够成为他们迈向更大舞台的一个起点。”
剧场细分也是剧场经营主体在转型期拓展市场的一种营销策略。“专业剧场定位精准,这种精确性和针对性在剧场宣传、戏剧选择以及活动策划等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剧场的运营带来了种种便利。因此,专业剧场的出现其实是一个剧场管理、运营越来越成熟的标志。”郑颖说。
张海君认为,这种剧场经营模式的改变会带动演出业态的转型与升级。“从传统业态来说,能集演出经济、演出运营、剧目创投、剧场运营于一体的剧场非常少。而如今的专业剧场正是集戏剧培训、戏剧工作室、剧院管理、演出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剧场。”未来,北京青年剧院就将被打造成集演出、教育、孵化相结合的青年戏剧产业基地。
传统更“硬”,通过剧场传承戏曲艺术
“戏剧有了舞台,传统是其后台。”谢伯梁在感叹国内专业剧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到需要通过剧场加强对中国戏曲传播传承。
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件指出,提到要改善戏曲生产条件,其中为戏曲创作、排演提供好的场地和完备的设施用地是关键。
尽管近年来各类剧场纷纷成立,但是很多剧场都只是在上演西方戏剧,能够发挥中国本土戏剧主体性的剧场并不多。尤其是专业的戏曲剧场更是屈指可数。针对这样的现状,北京即将建立专门的戏曲剧场,不仅要推出北京院团的演出,还要引入各地剧种的优秀作品、优秀的戏曲创作者,为所有的戏曲剧团提供一个首都大舞台。
谢伯梁认为,“北京是全世界的戏曲中心之一,可是现在实际演出的戏曲太少,提供戏曲演出的平台也太少。过去北京有不少戏曲演出的剧院,但是现在存留的已经不多。专业戏曲剧场的成立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缺,希望通过戏曲剧场促进中国传统艺术与市场的对接,进一步拓展中国传统艺术。”
张海君也指出,戏曲剧场在戏曲推广、营销等方面也要结合时代特点。“我们要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再对传统业态进行提升。”而对于提升的方式,在张海君看来,就是走传统戏曲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找准角度,把戏曲融入与之相关的互联网页面中,然后慢慢地形成独立的戏曲演艺互联网业态,通过网上平台的开发反哺传统戏曲。”
从缺少剧场到大剧院纷纷拔地而起,从探索如何经营剧场到小剧场演出的悄然兴起,今天,剧场又日益走向了专业化,其间,市场发展的规律、作品创作的走向、演出人才的变化、观众群的形成、新兴剧团的出现,确实都值得梳理和总结。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