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哲学课并不矫情

26.07.2015  15:02

  戴先任

  7月20日,一场主题为“重新发现儿童”的儿童教育论坛在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举办。韩莉梅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幸福”的课程。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一场讨论。课堂以同学发言为主,老师主要负责引导同学们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等作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李吉银称,“这节课只是一次预演。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将把哲学课纳入课程体系,让这样的课程常态化。”(7月24日澎湃新闻网)笔者认为,梅岭小学西区校开设哲学课的做法很有创意。很多学校一心抓学生成绩,只忙于给学生加重学业重担,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西区校能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快不快乐,开设哲学课,让学生认识人生,值得鼓励与支持。

  其实孩子也有苦恼,小小脑袋中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成人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抱过多过重的期望,让孩子承受了过多小小年纪不应承担的压力,失去了童年所应有的乐趣,变成了学习机器,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快乐?

  老师应给懵懂年龄的孩子更多些人生的引导与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止是知识上的传授;家长也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弯下身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总是说教。这都是小学开设哲学课程的意义。

  开设哲学课,也是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识,是在关注孩子成长。频频有幼小孩子自杀的惨剧发生,让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年幼,就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这往往会在孩子内心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阴影。

  小学开设哲学课提醒了成人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开设哲学课不能让这一课程变成形式主义,要能让孩子在课程上找回自己、“做回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之路才不会从一开始便脱离正轨。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