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场看乡风文明之变
新华网哈尔滨9月3日电(记者江宥林)干净的篮球场、宽敞的大舞台、醒目的电子屏幕、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一座仅有3200平方米的广场上充满了各种文化元素,置身其中,耳目一新。
这是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西侧的文化广场。临近傍晚,略显宁静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晚饭过后,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纷纷来到广场,用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启了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光。
广场一侧,七八个孩子在打篮球,不时发出进球后的叫好声;另一侧,一支以女性为主的队伍伴着轻快的音乐,整齐划一跳着广场舞;广场一角,不少人边用新添置的健身器材锻炼,边聊着家长里短。
41岁的李春艳是广场舞的领舞者。几年前,爱好跳舞的她从电视上得知广场舞风靡全国,便在村里组织起了这项活动。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舞动”起来,队伍也由最初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七八十人。但当初由于条件所限,这舞跳得“并不舒坦”。
“建广场之前,活动场地很简陋。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们就找路边宽敞的地方跳舞,但经过的车辆带起灰尘,不卫生,也不安全。冬天大伙儿就上我家跳,地方不够就站炕上,老壮观了!”提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李春艳无奈地笑道。
不过,这种状况近年来有了改观。据村干部介绍,为改善村民的文化活动环境,2016年,村里修建了这座文化广场。有了专门的活动场地,村里的文化氛围渐渐浓起来。
43岁的村民刘英春学过声乐,是村里有名的“好声音”。平日里务农的他如今又多了一重身份——村“文化志愿者”。业余时间他负责在村里普及群众文化活动,培养“文化能人”,为村民们搭建“文化之桥”。
“我们村有人才,把他们培养成‘文化能人’,并带动身边人加入群众文化活动。”刘英春介绍,村里的“文化能人”如今已发展到20多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们对文化活动都非常期盼。
李春艳也是村里的“文化能人”。舞蹈才能突出的她除了广场舞,还会领着村民们跳东北地区流行的大秧歌。看到大家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获益,李春艳喜上眉梢。
“广场修得太好了!又干净又安全。和我们一块儿跳舞的老大娘,以前有腰疼腿疼的,锻炼后都没事了。”李春艳说,“大家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越活越年轻,生活也更充实了。”
刘英春对此也有同感。“头些年没地儿可去,不少人闲下来就打麻将,喝小酒,现在找不着了。”他说,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大伙儿没事就来广场活动,不去打牌喝酒,大伙都知道只有身体好了日子才能过好。”
李春艳告诉记者,跳舞虽好,也要懂得节制。“我们每天都是来得早,散得早,八点左右就收场,搞文化活动也不能打扰周围人休息啊。”她说,大家彼此支持,相互体谅,村里的文化活动才能长久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