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缘何“驯服”中国读者?
哪本书的中译版最多?《小王子》。这部首版于1943年的小书,不足3万字,迄今已被译成250多种语言,平均每三个月就有一个新的版本出现。而在中国已有逾百种不同版本。其实,《小王子》在中国的多版本盛行,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同步的。
1979年3月,《世界文学》杂志上首次刊登了由陈学鑫、连宇翻译的《小王子》,同年该版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进入新世纪,中译本快速增多,国内法语界的专家学者如汪文漪、胡玉龙、吴岳添、马振聘、周克希、郭宏安、李清安、刘君强、黄天源、郑克鲁、黄荭等都翻译了不同译本,不是专业学法语的译者就更多了。用《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的话说,翻译《小王子》堪称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界的一次“总动员”。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作家出版社一口气推出三种版本:“小书虫读经典”全译本、中英法三语典藏本、立体书珍藏版。
《小王子》译本众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距离作者去世(1944年)已超过50年,成为无需支付版税的“公版书”;同时该书老少咸宜,又进入中小学生各种推荐书目,市场不用发愁;加之篇幅短小,加个插图、加个英文、加个法文、赠送声频,很容易搞搞新意思。虽然没有版权约束的名著都有无数中国出版社跟风,但是像《小王子》这样版本众多的作品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此书的风行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
童话外壳与哲学内核
表面上看,《小王子》是一个童话,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既不暴力也没有色情,更没有容易引发争议的政治倾向,对推荐阅读来说,是“家长安心、老师放心”。因此《小王子》得以入选新课标在内的各种课外阅读书目——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阅读群体?
如果说小学生是被推荐阅读,为什么很多初高中生包括大学生自动自发阅读?因为这不是宝宝睡前故事,而是蕴含哲学内核。没有具体时代背景限制的故事和简明精炼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体会赋予丰富的多向性解读。这本书被宣传为“销量仅次于《圣经》”(仅次于《圣经》的书还蛮多呢),又被哲学家海德格尔封为“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成年人阅读,也不跌份。篇幅不长,理工科学生也轻易入手。
孤独认知和群体认同
一般认为《小王子》用浅显天真的语言描摹了人类的孤独命运,小王子来到地球,他在高山上喊:“做我的朋友吧,我很孤独。”回音答复:“我很孤独……我很孤独……我很孤独……”儿童的思维是万物一体,没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随着青春期的来临,自我意识发展,很容易对《小王子》孤独感产生强烈的认同。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山呼海啸一般袭来,深层次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导致人格分裂、对自我身份的疑惧,于是小王子的单纯执着在某种程度上舒缓了现世的焦虑和归属缺失的恐慌。
一方面,孤独的读者在其中找到认同感,另一方面又用此书找到群体归属感。在豆瓣读书,《小王子》各种版本条目733个,其中讨论最多的人民文学版马振聘译本有超过18万条评论。18万!孤独的读者相聚于小王子的孤独星球。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以《小王子》。
保持童真与迈向成熟
《小王子》中不断出现“大人们还真是奇怪”这样的话,题词中也说“所有的大人都是从小孩子过来的(可惜大人们很少记得这一点)”。无疑包含着对成人世界的虚无愚妄的批判和对童真心灵世界的赞颂。“发现儿童”是20世纪的一大进步,但是很明显小王子并不是一个小孩子,他渴望与他人建立成熟的亲密关系。书中最受中国青年读者喜欢的两个段落是小王子反思和玫瑰的关系、渴望爱的狐狸谈“驯服”:两个人要建立联系,才能成为彼此的独一无二。
在我为写作此文而做读者调查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男性读者表示第一次阅读此书是由女朋友推荐的。这和女性青春发育早于男性、自我意识萌芽更早是一致的。喜欢《小王子》的读者的潜台词是“我是一个大人,但是我没有忘记我是从小孩子过来的。” “我有一个成熟的外壳,同时我有一颗纯真的心。”
作家传奇与作品传奇
一个作家的人生如果能和他的作品塑造的形象高度一致,就能格外得到读者的宠爱。比如海明威,比如张爱玲,都是经典作品和传奇作家高度融合的范例。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多情的爱人,也是勇敢的冒险家、飞行员。他参与了多条邮政夜航线路的开辟;超过空军飞行员的年龄界限,却坚定地参与反法西斯战争。1944年7月31日,他奉命执行侦察任务,一去不返。直到1998年马赛渔民从海底打捞上刻有圣埃克苏佩里缩写字样的手镯,专业潜水人员在2000年发现长眠于海底的飞机残骸后,才确定圣埃克苏佩里是在二战中因坠机而亡。但是为何坠机依然是一个谜。作家传奇之死如同小王子回归星球,让读者产生亦真亦幻的嗟叹。
《小王子》成就了圣埃克苏佩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在被欧元取代之前,50面额的法郎上印刻的人物,是他;法国先贤祠大部分墓葬都安置在地下一层,而他,留在了地上,没有灵柩,只有单独一面纪念墙。
纪念作家的最好方式当然是阅读作品。小说和现实同样传奇,形成双重旋律,在读者心中回旋。如果一个读者在生命的某个契机接触到《小王子》,其中的哲思又和自己的人生体悟相印证,从而被“驯服”,成为狂热的粉丝和忠实的收藏者,自然愿意为各种版本买单。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