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不乏“高精尖”更有“特优名” 大兴安岭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16.01.2017  17:08
  本报讯(闫捍江记者刘大泳)大兴安岭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起优良的服务平台,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开局。
  技术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异型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国内外空白,为推动传统木材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研发领域转型提供了示范。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42件,取得了全省各市地排名第3位的好成绩。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实施了珍稀食药用真菌原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寒温带道地药材仿生态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掌握了野生蓝莓经营、人工蓝莓栽培、松杉灵芝种植技术,探索出一条将人工种植与北药的野生自然环境种植结合的新模式。马铃薯种薯辐射全国,羊肚菌人工种植初步成功,野生蓝莓驯化取得飞跃,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取得突破。
  产学研政企合作取得实质进展。与中科院长春分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4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研发了一批附加值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创新产品。
  科技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培育科技型企业45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0亿元,年均增长13.28%以上。培育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省专利优势试点企业3家,省专利培育企业5家。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面建成,在孵企业33家,林格贝和呼玛河酒业、中亿房地产分别在“新三板”、Q板挂牌上市,5家企业在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成立了林果、食用菌、中草药和特色养殖4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得了省级检测资质认证资格;组建了省级寒带林下植物提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钼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塔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立了大兴安岭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森林认证试点全面铺开。全面开展国家森林认证试点工作,获得国际森林认证组织认可、中国森林认证委员会批准的“大兴安岭”独特标识,可以向国内外展示大兴安岭林下精品的独特身份。9个林业局670万公顷森林通过了森林经营和非木质经营认证,8户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企业和5户合作社的蓝莓、食用菌、蜂蜜、坚果4大类62个产品通过了产销监管链认证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