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书记王儒林被中央寄厚望:改善患病政治生态
新任“晋官”王儒林
深秋的山西,凉意渐浓。
9月3日上午,第二届世界晋商大会在山西太原低调开幕。在并州饭店并州厅,刚刚履新3天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健步走上发言台,向来宾致辞。王儒林没用讲稿,简洁流畅地介绍了山西的优势与省情。致辞后,他走到前排,与在座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等晋商代表握手寒暄。
相比两年前召开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此次大会的规模与规格大幅“缩水”,出席过上届大会开幕式的众多山西官员与商界名流亦难觅影踪。
两天前,中央刚刚宣布了对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原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从“白山黑水”空降“表里山河”,任山西省委书记;原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改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都说“晋官难当”,当下,这一说法又被赋予了新含义:半年内,7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其中5名是省委常委,山西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暴口”。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调整。
在外界看来,刘云山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是中共中央对接任者王儒林寄予了厚望:改善山西“患病失调”的政治生态。
务实、低调、懂经济
不论是吉林当地的官员还是学者,对于王儒林的评价并不复杂:“懂经济、务实、低调。”
2013年8月,由《中国经济周刊》与吉林省金融办共同主办的“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专题座谈会”在长春召开。前一天,王儒林照例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原定10分钟的会见,由于王儒林对座谈会内容十分感兴趣而破例延长到了40分钟,并且,他临时决定参加第二天的座谈会。
整整一个上午的座谈会,王儒林一直在专心听取专家发言并认真做着笔记,王儒林表示,“大家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王儒林在听完现场汇报后对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给予了6点评价:“意义重大、科学可行、深入探讨、积极扶持、扩大试点、合力推进”,并分别对这6点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和解释。
会后,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没想到省委书记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各种问题都看得很透彻。”
王儒林一直很重视吉林经济和农村的创新和发展。吉林当地一位官员表示,“每次汇报,王书记问得都非常细致。”在其看来,王儒林对经济,尤其对金融领域的问题,认识非常深刻。“在省委工作的人都知道,王儒林从不轻易对下属发火,即便有错误,也会巧妙地给对方指出,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上述官员表示,吉林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各项工作都很多,看得出来,王儒林不太愿意过多地说,而是愿意实干。
吉林省作为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的欠发达省份,“相对落后”仍是吉林省最重要、最突出的省情。上述官员坦言,“王儒林对于吉林省的省情把握得很准,针对实施的战略也不盲目。”
2013年12月,王儒林在研究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时说,中央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个发展不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这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吉林振兴的关键。吉林正在从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改革新突破。
据了解,王儒林在群众、地方官员中的口碑很好,“不打官腔,不说套话,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对事关民生的工程‘盯得最紧’。”
9月1日,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王儒林表示,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干部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责任了解群众,带着本事服务群众,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建机制、可持续,为山西人民谋利造福的事情。
“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的省委书记
王儒林的工作轨迹与吉林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一些“空降”地方、多地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不同,王儒林从基层干部到省委书记,全在吉林省一步一步完成。2012年就任吉林省委书记时,王儒林用“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熟悉吉林,热爱吉林”来形容自己;2014年,卸任吉林省委书记时,王儒林再次提到,自己“生在吉林,长在吉林”。
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王儒林“熟悉吉林”、后期主政吉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年轻时期的王儒林曾在前郭县担任过一年多的乡党委副书记、书记,一年多的副县长,之后调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时年34岁。在团省委履职4年多以后,王儒林回到地方,开始积累地市主政经验,7年时间履职3地,历任四平市委书记、通化市市长、通化市委书记、延边州委书记。
1998年进入省委常委班子后,王儒林依然主政地方,先后兼任延边州委书记、长春市委书记。基层、地方的多年历练,让“实干”成为王儒林工作的主体风格。
为什么是王儒林
吉林当地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于省委书记的选择,过往履历、工作经验是否契合履新地区的需求,应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王儒林在吉林亲历并主导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经历,或许契合了中央对山西未来发展的考虑。此外,他在反腐方面的建树或许是被中央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
2013年,中央巡视组在11个省份进行巡视。据媒体统计,目前,仅吉林一地尚无副省级高官落马消息。
2014年两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儒林曾经系统地阐述过自己的“反腐妙方”:推进“五权”工作,扎紧权力“围栏”。“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是一个问题。”王儒林解释道,“因此,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削减、限制和转移一些部门权力。”
王儒林认为,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需要监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吉林省一方面强化内部监控,对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梳理相关法规制度1509项;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受理行政投诉、信访举报和专项检查、案件查处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在对待反腐问题上,王儒林态度十分坚决:“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容忍、绝不心慈手软!”
在9月1日的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王儒林表示,要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尖兵”和“利剑”作用,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严”字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根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和条件上狠下功夫。记者刘永刚魏华韩文
编辑:何双印